
即青詞。舊時道士祭天時所寫的奏章表文,用硃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 唐 李賀 《綠章封事》詩:“緑章封事諮 元父 ,六街馬蹄浩無主。” 王琦 彙解:“《演繁露》:‘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儀奏事于天帝者,皆青籐紙朱字,名為青詞。’緑章即青詞,謂以緑紙為表章也。” 宋 陸遊 《花時遍遊諸家園》詩:“緑章夜奏 通明殿 ,乞借春陰護海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棋道士﹞棋至劣而至好勝,終日丁丁然不休。對局者或倦求去,至長跪留之。嘗有人指對局者一著,銜之次骨,遂拜緑章,詛其速死。” 嚴複 《秋花次呂女士韻》:“緑章乞蔭通高旻, 劍南先生 情最真。”
緑章(lǜ zhāng)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道教文獻中的專用文書
緑章指道教儀式中道士書寫于青藤紙或綠紙上的奏告文書,又稱“青詞”。這類文書用于向天神祈福禳災,内容多為骈文體,語言華美且富含象征意象。唐代李肇《翰林志》記載:“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宋代陸遊《花時遍遊諸家園》中“緑章夜奏通明殿”一句,即生動描繪了道教儀式中焚燒綠章的場景。
古代官印的别稱
在部分曆史文獻中,“緑章”亦代指官員的綠色印绶,與不同顔色的印章對應不同官階制度。例如《後漢書·輿服志》提及漢代官員印绶顔色等級時,綠色為中級官吏所用。此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身份象征出現,如明代小說中“緑章佩腰”形容官員出行儀仗。
該詞釋義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及《道教文化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其曆史用例在《全唐詩》《宋史》等古籍中均有印證。
“緑章”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緑章”又稱“青詞”,是舊時道士在祭天儀式中向神靈呈遞的奏章表文。這類文書用朱筆書寫在青藤紙上,因紙張顔色得名“青詞”,而“緑章”則可能指代其裝裱或使用場景中的綠色元素。
起源與用途
作為道教儀式的專用文書,其内容多為祈福、禳災或溝通天地神明,盛行于唐宋時期。
文學記載
唐代詩人李賀在《綠章封事》中寫道:“緑章封事諮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描述了祭祀場景的肅穆;宋代陸遊也有“緑章夜奏通明殿”的詩句,體現其在文人作品中的意象化運用。
部分文獻(如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還記載了“緑章”被用于非宗教場景的轶事,例如道士因對弈争執而寫詛咒文書的趣聞,反映了該詞在民間文化中的延伸使用。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道教儀式研究專著。
阿輔弁慄鼻坳鄙戾殡殓不憑昌披常平倉侈博赤帝子吹燈拔蠟刺虎持鹬蕩轶低水位棟桴反供诰授高哲更待幹罷鼓樂恒教後範黃衫胡掄肩擔戲簡種薄收精心苛虐連三接二藜蕨留存密塗囊中術鬧别扭黏子谝言劈然搴裳起道祁劇跂據欽除青禾青蜩如法泡制三百錢喪制散民缫車韶風食宿相兼識心涕涕通寶文選巷烏爨戊申録無所畏憚祥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