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弃的意思、絶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弃的解释

彻底丢弃。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将登名山,服食养性,非有废也,事不兼济,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晋书·江逌传》:“屏居 临海 ,絶弃人世,翦茅结宇,耽翫载籍,有终焉之志。”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方今立国之强弱,视人才之多寡,吾有人民而先自絶弃其半,其愚无策,何可量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絶弃”的汉语词典释义

“絶弃”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絶”(现多作“绝”)与“弃”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彻底断绝、抛弃,强调行为的决绝性与不可逆转性。以下从字形、词义、用法及典籍用例展开分析:


一、单字本义与合成词义

  1. 絶(绝)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断丝也”,引申为“断绝”“穷尽”。
    • 强化作用:在“絶弃”中,“絶”凸显“完全、彻底”的语义,如《古代汉语词典》指其“表程度深,无余地”。
    • 本义:《说文》释“捐也”,即“抛弃、舍弃”。
    • 行为指向:强调主动丢弃的行为,含贬义或决绝色彩。
  2. 合成词义
    • 彻底抛弃:二者叠加后,词义重于单用“弃”,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彻底舍弃;完全抛弃”。

二、语义特征与用法

  1. 决绝性
    • 指不留余地、不可挽回的舍弃,如《汉书·王莽传》:“絶弃人命,逆天心。” 强调对生命的彻底背弃。
  2. 对象广泛
    • 可针对具体事物(如器物)、抽象概念(如礼法、仁义)或人际关系:
      • 《老子》:“絶弃仁义,民复孝慈。”(指摒弃儒家伦理)
      • 《管子·法禁》:“絶弃暴戾之行。”(指戒除恶习)
  3. 哲学与伦理色彩
    • 先秦文献中多含批判或革新意味,如道家主张“絶弃智巧”(《庄子》),法家主张“絶弃私欲”。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絶弃:彻底舍弃;完全抛弃。

    例证:《墨子·非命下》:“昔者三代之暴王……不遂其亲,而絶弃之。”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强调“絶”的彻底性,指“全然丢弃,不留余念”,多用于道德、礼法范畴。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

    “絶”为“断丝”,“弃”为“捐弃”,合指“如断丝不可续,捐物不复取”。


四、语义演变

结论:“絶弃”是古汉语中表“彻底抛弃”的复合动词,兼具行为强度与伦理意涵,其权威释义及用例可证于《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经典辞书及先秦两汉文献。


参考文献来源

  1.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 《汉书》《管子》《艺文类聚》(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老子》《墨子》(诸子集成本)
  5.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絶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释义

“絶弃”意为彻底丢弃,强调完全舍弃或断绝某事物。例如《晋书·江逌传》中提到“絶弃人世”,指彻底脱离世俗生活。

2.文献出处

3.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表达主动或被迫的彻底脱离,如断绝人际关系(“絶弃人世”)、放弃世俗责任(“絶弃世务”)等,常见于文言或学术论述中。

4.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抱朴子》《晋书》等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千备要並禽不遑启处餐啗超支诚切趁闲侈靡锄食短虑方明放羊发脱咯支支惯盗光铓国税悍辟皇祖妣化泽毁鬲回沈虎卧龙跳交叉火网惊张寄讯剀挚课率宽袍大袖老斵轮棱棱挣挣连樷敛后疏前连三接五鸬鹚履行蛮徼漫骂门闩呶声呶气内海蹑屩檐簦强立千秋镜庆荷琼羽厹矛悛戢软揣墒沟圣经身外身树本太平车头叶退食委蛇旺壮夏谚戏彩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