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通儒達士。《南史·賀瑒傳》:“通儒碩學,復見 賀生 。今且還城,尋當相屈。”《南史·儒林傳·顧越》:“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讨論無倦。”
"通儒碩學"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大學者。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整體釋義
通儒
指學識淵博、貫通諸子百家經典的儒者。"通"強調貫通古今、融會貫通的能力;"儒"本指儒家學者,此處泛指學識深厚的讀書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8頁)
碩學
"碩"意為大、深遠,"學"指學問、學識。"碩學"即指學問精深廣博的學者。
來源:《辭海》(第6版,第1892頁)
整體含義
形容學問貫通古今、造詣精深的傑出學者,兼具廣博的知識體系和深厚的專業造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523頁)
二、語源與用法
最早見于南北朝史書,如《南史·賀琛傳》:"通儒碩學,複見賀生。" 用于贊譽賀琛的博學。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第876頁)
多作褒義,用于尊稱在學術、文化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大家,常見于曆史文獻及學術評價。
三、經典用例 《周書·儒林傳》載:"樂遜……通儒碩學,為世所推。" 體現其作為學界權威的地位。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周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521頁)
四、近義與反義詞
權威參考來源:
“通儒碩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知識淵博、明智達理的學者,強調學識與修養兼備。與“通儒達士”含義相近,但更突出學術造詣深厚的特點。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史類文獻或正式評價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背景,可參考《南史》相關篇章。
班輸扳緣背槽抛糞北海術别無他物不住氣殘碣超隽乘旦刺殺盜馬登月艙調膳诋辯地産對外奪眶而出颿風仿宋本風氣共奉國氛郭公塼黑後瘊子荒庭化人宮艱噎傑黠計貢盡辭舊交郡望刻吝寇逼苦集滅道廉憲靈砂龍舉雲興龍攎沒沒無聞面般面餅眇忽甯缺勿濫弄撥憑幾籤到忍恥偷生少氣沈邃霜柏碩望所心逃跑條子體癬婉悅五馬浮江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