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帶黃白,常有津膩。”
“津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大唐西域記》或權威漢語詞典。
津膩是一個具有豐富意義的詞語,形容物體或事物過于滋潤豐富,使人産生膩煩、不適的感覺。在文學作品中,津膩通常用來形容過于華麗或繁瑣的修辭手法、描述或藝術風格。
津的部首是水,膩的部首是肉。津的筆畫數為3,膩的筆畫數為13。
津膩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吳宮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其中“六宮粉黛無顔色”一句,描述了美人之美翻得六宮都失色。這種過分細膩之美讓人感到厭煩,從而引申出了"津膩"這個詞。
津膩的繁體字為"津膩"。
在古代,津膩的寫法為"津膩",其中"膩"字有兩個從肉,表示過于滋潤的意思。
1.這幅畫用了太多的細節和色彩,讓人感到津膩。
2.過度的修飾使得這個房間顯得津膩而沒有自然之美。
津膠(形容過于黏稠)
津潤(形容濕潤,豐富)
津液(形容粘稠的液體)
繁瑣、過分、厭煩、膩煩
簡潔、清新、樸素、淡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