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梿枷的意思、梿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梿枷的解釋

[flail] 即“連枷”( liánjiā)

詳細解釋

脫粒用的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闆構成,用來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來。《解放日報》1942.8.28:“這天太陽特别好,在廣場上,平鋪着淡黃色的麥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拿起槤枷,一起一落地打着,那肉紅色的麥粒,就沉澱在麥穗的底下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梿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一、作為農具的梿枷

  1. 基本定義
    梿枷(亦寫作“連枷”)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谷物脫粒的農具,由長柄和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使用時通過揮動長柄,使竹條或木條拍打谷物,促使籽粒脫落。

  2. 結構與使用場景
    根據黃縣(今龍口市)的地方記載,梿枷頭寬不足一尺,由多根細圓木棒拼接而成,用熟皮條固定,形似人伸展的手指。它特别適合處理豆類作物,因豆稭尖銳,用碌碡碾壓易紮人,而梿枷拍打更高效。

  3. 曆史演變
    梿枷在南北朝時期或更早被稱為“柫”或“拂”,後逐漸演變為農業生産中的重要工具。其設計原理還被借用到刑具中,但兩者用途截然不同。


二、其他相關含義

  1. “枷”的動詞用法
    “枷”在古漢語中可作動詞,表示擊打動作,如《後漢書·馬融傳》中“枷天狗”即“擊打天狗”。

  2. 與“衣架”的關聯
    《禮記·曲禮上》提到的“椸枷”指衣架,強調男女不可共用衣架的禮儀規範。此處“枷”與農具無關,需注意區分。

  3. 刑具“枷”的區分
    梿枷的“枷”與刑具“枷”(套在脖子上的木闆)字形相同,但用途、結構完全不同,屬于同形異義詞。


三、總結

梿枷的核心詞義是脫粒農具,其曆史可追溯至數千年前,體現了古代勞動智慧。需注意與“枷”的其他含義(刑具、衣架等)區分,避免混淆。若需了解更多方言稱呼或具體使用細節,可參考地方志或農具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梿枷》的意思

《梿枷》(lián jiā)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受限制、被束縛的狀态,類似于桎梏、羁絆、桃腿等概念。

梿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梿枷的部首是木(mù),其中梾部分為梾字旁,枷部分為林字旁。梿枷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梿枷的來源

梿枷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監獄中使用的一種刑具,該刑具用木材制成,用于固定犯人腿部,限制其行動。

梿枷的繁體

梿枷的繁體字為槤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梿枷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部首相似,隻是筆劃的順序、形狀可能略有差異。

梿枷的例句

1. 他的家庭環境成了他奮鬥的梿枷,他渴望出人頭地。
2. 這個社會的不公平使得許多人身上都戴着梿枷,無法自由發展。

梿枷的組詞

梿枷沒有明确的常見組詞,但可以通過搭配其他詞語來形成成語或固定短語,如梿枷套、解除梿枷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桎梏、羁絆、桃腿、束縛
反義詞:自由、解放、放松、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