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語的意思、告語的詳細解釋
告語的解釋
[let others know;inform;tell] 告訴,訴說
奔走告語
告語同齡人
詳細解釋
(1).告訴;述說。《史記·滑稽列傳》:“至為 河伯 娶婦時……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元祐 初, 溫公 拜相,更易 熙豐 政事。 荊公 在 鐘山 ,親舊恐傷其意,不敢告語。” 魯迅 《呐喊·自序》:“創始時候既已背時,失敗時候當然無可告語。”
(2).文體類别名。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标注序》:“ 曾文正公 更約為三門十一類,曰論著,曰告語,曰記載。”按,《經史百家雜鈔》于“告語”門下,分诏令(上告下者)、奏議(下告上者)、書牍(同輩相告者)、哀祭(人告于鬼神者)四類。
詞語分解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 語的解釋 語 (語) ǔ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彙。語重心長。 指“諺語”或“古語”:語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說:細語。低語。 語 (語) ù 告訴:不以語人。
網絡擴展解釋
“告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動詞含義:告訴、述說
-
基本釋義
指通過語言傳達信息,向他人告知或訴說某事。例如《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此處“告語”即表達告知之意。
-
語境應用
- 古代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宋代曾慥《高齋漫錄》提到“親舊恐傷其意,不敢告語”。
- 現代延伸:可指廣義的溝通行為,如廣告語中的“雙關使語言更具鼓動性”。
二、文體類别名
- 分類依據
清代曾文正公(曾國藩)在《經史百家雜鈔》中将“告語”列為文體類别,涵蓋四類:
- 诏令(上對下):如帝王發布的命令;
- 奏議(下對上):如臣子呈遞的奏章;
- 書牍(同輩間):如書信往來;
- 哀祭(人告鬼神):如祭文。
補充說明
- 英文對應:告語可譯為“inform”或“tell”,強調信息傳遞的動作。
- 現代關聯:雖古代用法為主,但現代漢語中仍可見其衍生形式,如“廣告語”即通過語言吸引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史記》或《古文辭類纂》标注序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語(gào yǔ)是一個多音字,既可以讀作gào,也可以讀作gǎo。告語的部首是言字旁,總共有12畫。告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其繁體字形狀為誥語。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的結構和意義是一樣的。一個使用告語的例句是“他用深情的告語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告語可以組成一些詞彙,如告誡、告知、告急等。與告語意思相近的詞有告訴、宣告、講述等,而與其意義相反的詞則有隱瞞、保密、隱私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