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出 晉 皇甫谧 《高士傳·嚴光》:“ 嚴光 ,字 子陵 , 會稽 餘姚 人也,少有高名……司徒 霸 與 光 素舊,欲屈 光 到 霸 所,使西曹屬 侯子道 奉書, 光 不起。 子道 求報, 光 曰:‘我手不能書。’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 光 曰:‘買菜乎?求益也!’”後以“買菜書”指征聘之書。 清 錢謙益 《三月二十四日過釣台有感》詩:“老夫自有漁灣在,不用先生買菜書。”
“買菜書”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文人拒絕仕途征聘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晉代皇甫谧《高士傳·嚴光》的典故。嚴光(字子陵)是東漢隱士,司徒侯霸派人帶着書信征召他出仕。嚴光拒絕親筆回信,僅口授簡短回複。當使者要求補充内容時,他反諷道:“是買菜嗎?還要讨價還價(求益)?”,以此表達對官場征召的不屑。
原指拒絕回複的征聘文書,後引申為:
有觀點認為該詞表示“拘泥小節”(如),這可能是對典故的誤讀。權威典籍及詩詞用例均指向與仕途征聘相關的含義,建議以《高士傳》原始記載和曆代文人化用案例為準。
當代多用于:
可通過漢典網、HttpCN詞典等查看原始出處,注意區别于部分網絡平台可能存在的釋義偏差。
買菜書指的是一本介紹如何購買食材和烹饪技巧的書籍。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如何挑選新鮮的食材,合理搭配食材,提供各種菜肴的制作方法等。
買(乙乚乛):從口和丿兩個部首組成,由3個筆畫構成。
菜(艹):隻有一個部首,由3個筆畫構成。
書(⺍):隻有一個部首,由4個筆畫構成。
《買菜書》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古代,這類書籍通常由廚師、飯店老闆等具有豐富烹饪經驗的人編寫,目的是為了傳授烹饪技巧和飲食知識。
《買菜書》
在古代,買菜書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獻資料而有所變化。
她從圖書館借了一本《買菜書》,為了學會如何購買和烹饪食材。
買菜、買書、菜譜、菜單、書籍
烹饪書、烹調書、烹饪教程
賣菜書、賣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