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意思、東漢的詳細解釋
東漢的解釋
朝代名。自 漢 光武帝 劉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漢 獻帝 劉協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曆十二帝。因所都 洛陽 ,在 漢 舊都 長安 (今 陝西 西安市 )之東,故稱 東漢 ,也稱 後漢 。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漢的解釋 漢 (漢) à 天河:銀漢。雲漢。氣沖霄漢。 成年男人:漢子。老漢。 中國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漢人(a.漢族人;b.指漢代的人)。 中國朝代名:漢代。漢隸(a.漢代的隸書。b.具有東漢碑刻風格的隸書
網絡擴展解釋
東漢是中國曆史上繼西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由漢光武帝劉秀于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滅亡,共曆14帝,享國195年。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 時間範圍:公元25年(劉秀稱帝)至220年(曹丕代漢)。
- 名稱由來:因都城洛陽位于西漢舊都長安以東,故稱“東漢”;又因劉秀重建漢朝,亦稱“後漢”。
二、曆史脈絡
- 建立背景:新莽末年社會動蕩,劉秀通過昆陽之戰(公元23年)等戰役逐步統一全國,于公元25年定都洛陽,開創“光武中興”。
- 盛世階段:
- 明章之治(公元57-88年):漢明帝、漢章帝延續輕徭薄賦政策,國力達鼎盛。
- 西域經營:班超出使西域(公元73年),恢複對西域的管轄。
- 衰落與滅亡:
- 外戚宦官專權:和帝後外戚與宦官交替掌權,導緻朝政腐敗。
- 黃巾起義(184年):農民起義加速東漢瓦解,最終形成三國割據。
三、社會與文化
- 經濟制度:恢複西漢戶籍與土地制度,推廣牛耕與鐵器,絲綢、冶鐵業發達。
- 文化成就:
- 史學:班固《漢書》開創斷代史體例。
- 科技: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
- 儒學:官方确立儒家經典,推動經學發展。
四、曆史影響
東漢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框架,其滅亡後開啟三國時代,但“漢”作為文化符號長期影響東亞地區。重要參考來源包括(基礎定義)、(事件與人物)、(時間線)、(社會文化)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漢》一詞的意思指的是東漢帝國,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日”,其中“木”代表着木頭或樹木,而“日”表示太陽。《東漢》這個詞源于曆史中的古代國號,用來描述這個朝代的所在地位于東方地區。
根據筆畫的計算,《東漢》這兩個字總共有8個筆畫。請注意,拆分部首“木”為4個筆畫,“日”為4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東漢》沒有任何變化,仍然是用相同的字形來表示。但在台灣地區,有時會使用“東漢”來代替。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發展和演變,所以古代的字形可能有些微的差異。然而,《東漢》這兩個字在古代和現代的字形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東漢》的例句:
《西遊記》是一部描寫了唐朝時期的小說,其中也提及到了東漢國。
以下是一些與《東漢》相關的組詞:東漢帝國、東漢曆史、東漢文化、東漢朝代等。
與《東漢》近義的詞語包括:後漢、東漢王朝等。
與《東漢》相反意義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