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月亮。 清 曹寅 《八月三日熱甚泛舟至池口柳下》詩:“如何説涼意,霜魄在西偏。”
“霜魄”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較為明确。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月亮
這是最常見且權威的釋義。 清代詩人曹寅在《八月三日熱甚泛舟至池口柳下》中寫道:“如何說涼意,霜魄在西偏”,通過“霜魄”比喻月亮的清冷光輝,體現其高潔、寒涼的意象。
寒冷氣候的引申
部分資料提到可形容極寒天氣或人的冷淡性格(如),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仿古文體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霜魄》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指霜的結晶。在南方冬季,當夜晚溫度下降到冰點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汽結晶,形成霜。
《霜魄》這個詞由部首「雨」和「鬼」組成,拆分部首為「雨」,拆分筆畫為三畫。
《霜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霜常常被形容為寒冷、冷清或是冬季的象征。同時,霜還與鬼神相關,被用來形容神秘、靈魂等意象。因此,這兩個漢字合在一起,形成了《霜魄》這個詞彙。
《霜魄》的繁體字為「霜魄」。
按照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霜魄》可以使用「霜魄」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1: 冬日的清晨,一層薄薄的霜魄覆蓋在草地上。
例句2: 月光下,樹葉上閃爍着銀白色的霜魄。
例句3: 他的眼中透露出一絲傷感的霜魄。
組詞: 霜花、霜凍、霜寒、冰霜、霜降、霜天、霜雪等。
近義詞: 霜、霜霧、霜侯、霜降等。
反義詞: 暖陽、夏日、冰激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