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ppearance;look]∶人的長相或裝束打扮的樣子
這孩子的模樣像他媽媽
(2) [approximately]∶表示約略
她呆了有半小時模樣
謂描摹形狀情态。 唐 沉亞之 《秦夢記》:“呼公主出……裝不多飾。其芳姝明媚,筆不可模樣。”
(1).圖樣,形狀。《南齊書·魏虜傳》:“羣臣瞻見(明堂)模樣,莫不僉然欲速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覩貨邏國故地總述》:“貨用金、銀等錢,模樣異於諸國。” 葉聖陶 《線下·外國旗》:“跨河的大環橋倒映在水裡,合成個圓鏡模樣。”
(2).人的長相或裝束打扮。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此處有一女人,乃是 譚記兒 ,生的模樣過人。”《水浒傳》第三回:“寫了 魯達 的年甲貫址,畫了他的模樣,到處張掛。”
(3).指表現出來的神态。 許地山 《命命鳥》:“ 加陵 一聽這話,眼睛立刻瞪起來,顯出很驚訝的模樣。”
(4).局面,情況。 唐 白居易 《請罷兵第三狀》:“必待事不得已然後罷之,隻使陛下威權轉銷,天下模樣更惡。”《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 鬭禦疆 等前隊先到,見如此模樣,城上絶無動靜,心中疑惑。” 夏衍 《廣州最後之日》:“看模樣, 廣州 的失陷已經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5).猶光景。估量之辭。 豐子恺 《緣緣堂隨筆·立達五周年紀念感想》:“半夜模樣,我再搭了五路電車回到我的寄食處去睡覺。” 姚雪垠 《長夜》二:“從 信陽 回他們的故鄉本來有一條捷路,靠着 大别山 和 桐柏山 的北麓漫向西北,有五百裡出頭模樣。”
“模樣”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人或物的外貌、長相、裝束打扮的樣子。例如:“這孩子的模樣像他媽媽”。該用法強調直觀的外形特征,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第一印象。
2. 表示約略情況
用于時間、年齡等概數,相當于“左右”“大約”。例如:“等了半小時模樣”“他有三十歲模樣”。
3. 引申含義
4. 使用場景
5. 注意讀音
“模”在此詞中讀作mú(非“mó”),需注意發音準确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4、5等來源。
《模樣》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指的是人或事物的外表、容貌或形态。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木(mù) + 女(nǚ)
筆畫:共有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使用的時候是用繁體字寫的。繁體的寫法是「模樣」。
在古代,「模樣」的寫法相對于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的寫法是「末尤」,其中「末」表示模子,「尤」表示形狀,合在一起表示模樣。
一些使用「模樣」的例句如下:
1. 他的模樣很好看,是個帥氣的小夥子。
2. 這個作品的模樣很奇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她一直想改變自己的模樣,于是進行了整容手術。
除了「模樣」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組詞。一些與「模樣」相關的詞彙包括:
1. 樣子
2. 容貌
3. 外貌
近義詞的例子有:
1. 外觀
2. 形象
3. 面貌
相反的意思的詞是:
丑陋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