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敬的誠心。《新唐書·孝友傳·李興》:“墳左作小廬,蒙以苫茨,伏匿其中,扶服頓踴,晝夜哭訴。孝誠幽達,神為見異,廬上産紫芝、白芝,廬中醴泉湧。”《宋史·樂志九》:“嘉觴祗薦,明德惟馨,祖考來格,享茲孝誠。”
“孝誠”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傳統文化和搜索結果,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幾方面解釋:
“孝誠”由“孝”(孝順)和“誠”(誠心)組成,字面指孝敬父母的誠心。部分文獻也擴展解釋為對父母的孝順與對君主的忠誠,體現傳統儒家文化中“忠孝一體”的觀念。
核心内涵
指發自内心的孝敬行為,強調真誠而非形式。《新唐書》記載李興為父守孝時“孝誠幽達,神為見異”,即用孝行感動神靈,印證了誠心的重要性。
曆史語境中的延伸
古代文獻如《宋史·樂志九》提到“享茲孝誠”,将“孝誠”用于祭祀場景,表達對祖先的敬奉之心。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标注其拼音為xiào chéng,注音符號為ㄒㄧㄠˋ ㄔㄥˊ,需注意發音準确性。
孝誠(xiào chéng)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孝誠的部首是子,筆畫數為9。
孝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經典文化碑碣。在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名言:當孝乎!時春、秋,年寒如也,我從事于衮衣裳與衣裳有禮,慎始有褒華如也。
孝誠的繁體字為「孝誠」。
在古代,孝誠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孝誠」,用了「言」的部首,意為言語中的誠實和真摯。
1. 我們要學會孝誠敬老,尊重父母。
2. 孝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心、孝道、孝順、忠孝、忠誠
孝心、孝敬、孝義、孝行
不孝、不誠、不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