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梟縣 ”。斬首懸挂示衆。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邊讓 ,英才俊偉……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晃 及妻子,叛逆之類,誠應梟縣,勿使遺育。”《北史·房彥謙傳》:“同惡相濟,無所逃罪,梟縣孥戮,國有常刑。”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屬社稷傾覆,家國淪亡,父首梟懸,母軀分裂。”
“枭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分析:
本義:指古代刑罰中的“斬首懸挂示衆”,屬于示衆性懲戒手段。
詞源解析
文獻記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對叛亂者、重罪犯的公開處刑,兼具懲罰與警示作用。
部分資料(如)提到“枭懸”為成語,比喻“罪犯逍遙法外”。這一解釋可能與“枭”象征兇悍、懸空意象結合後的引申義相關,但未見于權威古籍,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刑罰制度研究》等專業文獻。
《枭懸》(xiāo xuán)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人傲慢、高傲,堅持自己的觀念,不願向他人低頭或讓步。
《枭懸》一詞由兩個部分構成:「枭」和「懸」。其中,「枭」部分是一個漢字,部首是「木」,總共有9畫;「懸」部分也是一個漢字,部首是「心」,共有10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神話故事,據說有一種名為枭的鳥,它以傲慢、高傲和獨立的态度著稱。故《枭懸》用來形容某人具有類似的個性特點。
《枭懸》的繁體字為「梟懸」,其中「梟」是「枭」的繁體字,部首同樣是「木」,共有11畫;「懸」的部首是「心」,共有17畫。
在古代,「梟」字也有其他寫法,如「孝」和「校」都是指代「梟」的古代字形。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枭懸的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不善于妥協。
2. 老師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因為他在課堂上總是表現得枭懸而不願與他人合作。
與「枭懸」相關的詞彙:
1. 組詞:枭獍(xiāo jìng,形容人或事物兇猛威武)。
2. 近義詞:驕傲、自負、自恃。
3. 反義詞:謙遜、順從、屈服。
通過以上解釋,你應該對「枭懸」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