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文的意思、微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文的解釋

(1).隱寓諷喻的文辭。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遷 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後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譏,貶損當世,非誼士也。” 唐 孫樵 《孫氏西齋錄》:“有所鯁避,則微文示譏。” 宋 司馬光 《論以公使酒食遺人刑名狀》:“近歲以來,中外有司,喜以微文刺舉苛細。” 明 邵璨 《香囊記·講學》:“《春秋》以褒貶為義,屬詞比事,微文隱義,聖人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2).苛細的法律條文。《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縱不能得 匈奴 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五百餘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也。”《漢書·元帝紀》:“百姓仍遭兇阨,無以相振,加以煩擾虖苛吏,拘牽乎微文,不得永終性命,朕甚閔焉。其赦天下。”《漢書·刑法志》:“其後,獄吏復避微文,遂其愚心。”

(3).泛指禮節、法令條文之細小者。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監司》:“是謂不知設官之意,用人之説,而緣微文以立法,一失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治天下者,豈真恃此微文細節之屑屑歟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微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傳統漢語釋義和現代網絡用語兩類:

一、傳統漢語釋義()

  1. 隱寓諷喻的文辭
    指用含蓄或隱晦的文字表達批評或諷刺,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文選·班固·典引》中提到的“微文刺譏”,即通過文字暗含對時事的貶損。

  2. 苛細的法律條文
    特指古代繁複嚴苛的律法細節。如《史記·汲黯傳》記載漢武帝時期因“微文”誅殺無辜者,反映法律條文的嚴酷性。

  3. 泛指細小禮節或法令
    延伸指禮儀、制度中瑣碎的規範。清代侯方域曾批評過度依賴“微文細節”治理國家的問題。


二、現代網絡用語()

  1. 微博文章/短篇内容
    指在社交媒體(如微博)發布的精煉文字,通常限制在140字以内,内容高度凝練,傳播性強,涵蓋微小說、語錄體等形式。

  2. 微文學的分支
    包括微小說、小美文、微觀點等,強調用極短篇幅表達深刻思想或情感,常見于網絡文學創作。


區别與聯繫

傳統用法側重文學批判性和法律細節,而現代釋義更注重信息傳播效率和文學形式的創新。兩者均以“微”為核心,但應用場景和目的截然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微文》的意思

《微文》是指篇幅短小但表達内容精練、發人深思的文學作品。它通常用于文學雜志、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其特點是以簡短的文字展現豐富的思想和情感。

《微文》的部首和筆畫

《微文》的部首是“文”(文化的“文”)。

《微文》的筆畫數為七畫。

《微文》的來源

《微文》一詞來源于漢語,由“微”和“文”兩個字組成。

《微文》的繁體

《微文》的繁體字為「微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微文》可以寫作「微文」或「媺文」。

《微文》的例句

1. 他的微博上常常出現一些富有哲理的微文。

2. 這本雜志以精選的微文赢得了讀者們的喜愛。

《微文》的組詞

1. 微型文學:指篇幅較小的文學作品,一般包括微小說、微詩等。

2. 文筆微妙:形容文筆細膩而巧妙。

《微文》的近義詞

1. 微言:指言辭簡短,含有深意的語句。

2. 微博:指在互聯網上發布簡短文字、圖片等的社交媒體平台。

《微文》的反義詞

長文:指篇幅較長的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