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rinal] 一種為不能離床的病人排尿用的容器
盛小便的壺狀容器。 張天翼 《春風》:“一進房擺好那盆水,就低着腦袋往外走--竟忘了帶走那尿壺。”
尿壺(拼音:niào hú)是一種用于承接尿液的容器,主要服務于行動不便的人群。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用途
尿壺專為無法離床的病人或兒童設計,用于卧床排尿。其形态多為壺狀或盆狀,部分現代設計會結合防漏功能,例如帶有密封蓋的便攜款式。
使用場景
常見于醫療場景,如醫院為術後患者、癱瘓病人提供尿壺。部分家庭也會為老人或嬰幼兒配備,尤其在夜間使用。
材質與結構
傳統尿壺多為陶瓷或金屬材質,現代則多用塑料以減輕重量。結構上分為開口式(便于男性使用)和廣口盆狀(通用型),部分産品配有手柄方便持握。
文化隱喻
在文學或口語中,尿壺偶爾被用作諷刺性比喻。例如“成功的金尿壺”暗指徒有其表的虛榮品。
其他别稱與演變
曆史上痰盂曾被臨時用作尿壺,尤其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方言中亦有“夜壺”“便壺”等稱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使用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醫療用品說明。
尿壺,通常指的是盛尿的容器。古代常用于床榻旁,方便人們排尿。現代社會也用尿壺來指代類似的設施。
尿(屍 + 尤) 壺(口 +1 + 士)
拆分部首: 屍,尤,口,士
拆分筆畫: 尿(7畫),壺(6畫)
“尿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古人在居住環境簡陋的情況下,使用尿壺以解決方便排尿的問題。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仍然存在并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尿壺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尿壺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采用的是“尿壺”的寫法。
1. 請你将尿壺放在床邊,方便夜間排尿。
2. 他不小心打翻了尿壺,弄濕了地闆。
1. 尿布:用于嬰兒或卧床病人,吸收尿液的紙制品。
2. 廁所:設有衛生間供人們方便排尿和排便的地方。
3. 馬桶:設有座椅和沖洗裝置供人們排尿和排便的衛生設備。
便壺,小便器
噴壺,洗手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