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圜土的意思、圜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圜土的解釋

牢獄。《周禮·地官·比長》:“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 鄭玄 注:“圜土者,獄城也。”《釋名·釋宮室》:“獄……又謂之圜土,言築土表牆,其形圜也。”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矧居圜土中,得水猶得漿。” 清 尤侗 《鐵夫人》詩:“邏騎縛來坐咒詛,夫婦牽連入圜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圜土”是中國古代對監獄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圜土”指夏、商、周三代監獄的通稱,因監獄多為圓形土牢而得名()。《竹書紀年》記載“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表明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名稱中的“圜”指圓形,“土”則與早期國家代稱相關()。

  2. 結構與功能
    這類監獄以泥土築成圓形圍牆,用于囚禁犯人,是早期監獄的原始形态()。西周時期,圜土與“囚系制”“嘉石制”共同構成監獄管理體系,主要關押輕罪犯人,兼具懲罰與教化功能()。

  3. 文獻依據
    《周禮》《爾雅》等古籍均提及圜土,如《周禮·地官》載“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鄭玄注“圜土者,獄城也”()。宋代文天祥、清代尤侗的詩文也沿用此詞代指牢獄()。

  4. 其他解釋争議
    個别資料将“圜土”解釋為“圓形土地”或“國土範圍”(),但此義項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或誤讀,主流含義仍以監獄為主。

圜土是中國古代監獄的典型形态,其圓形土牢結構和曆史地位反映了早期法制與刑罰的特點,多見于夏商周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圜土的意思

《圜土》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是“圍成圓形的土地”。可以指代一個以土地為基礎的封建立國形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封建統治者的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圜土》的拆分部首是“囗”和“土”,其中“囗”是一個圍起來的部首,表示“圍繞、困住”的意思;“土”則表示土地的意思。

根據部首和漢字查詢工具,筆畫數是18畫。

來源與繁體字

《圜土》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簡化字形為“圓土”。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是「圓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圜土的寫法中用到了象形、指事和會意等方式。

最早的寫法是以一個圓圈和一個土字組合而成,整體形狀呈現一個圍繞着土地的意象。

例句

1. 圓土是封建王朝的基礎。

2. 他統治的圓土範圍廣大。

組詞

1. 圓形:表示形狀和輪廓呈現圓的。

2. 土地:指代地球上的陸地。

3. 土地資源:指代土地上的自然資源。

近義詞

1. 國土:指代一個國家的疆域和土地。

2. 疆土:指代一個政權或民族的領土。

反義詞

1. 天地:指代天空和大地。

2. 世界:指代整個地球或人類社會的範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