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書。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僖宗 入 蜀 ,太史歷本不及 江 東,而市有印貨者每差互朔晦。” 魯迅 《書信集·緻徐懋庸》:“偶在報攤上看見今年曆本,内有春牛圖,且有說明。”
曆本(lì běn)是漢語中對傳統曆書的古稱,特指記載節氣、朔望、吉兇宜忌等内容的冊籍,相當于現代的“黃曆”或“通書”。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考據:
曆書載體
指古代記錄年月日、節氣、幹支及吉兇禁忌的冊子。古人依據曆本安排農事、祭祀、婚嫁等事宜,如《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載:“皇帝每日□□(看之)曆本,不離玉案。”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1997)第5冊,第230頁。
方言延續
在吳語等方言區(如上海、浙江),“曆本”仍指代現代黃曆,如民國《上海縣志·方言》:“曆本,即時憲書。”
來源:複旦大學《吳語方言詞典》(2015),第312頁。
來源: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數據庫》(編號:BD14636)。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1985),卷79,第1872頁。
曆本标注二十四節氣,如“清明下種,谷雨插秧”,直接關聯農耕周期。
來源: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傳統農事曆書研究》(2009),第44頁。
記載“宜嫁娶”“忌動土”等禁忌,反映古代天人感應觀念。如清代《協紀辨方書》系統化整理曆本擇吉規則。
來源:故宮博物院《清代宮廷曆書展》(2018)。
曆本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授權發布)。
敦煌曆書數字化檔案(編號P.3403、S.1473等)。
明萬曆刻本《大明萬曆七年歲次己卯大統曆》(書號:04197)。
“曆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曆書,即記載歲時、節氣及吉兇宜忌的傳統書籍。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曆本不僅用于指導農事活動,還包含以下内容: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唐語林》相關内容)或(魯迅書信案例)。
不問三七二十一倉玉成天價雠勘刍尼殂隕打場子砀基當梢順噉香之質蜑子電鞭獨角戲督領飛谷俯聆鈎巨狗眼看人關燧傀民豪猾紅襖軍鴻悆荒謬矯情幹譽經承警露九齡灸治九轉涓淺卷帙掠考撂跤亂神洛浦每常秘儀納蘭詞女能人磞見起例屈撓驅逐機阮元瑜乳麋十二時蟲十年霜竿水封瑣窗索飯镗床天下為家貼題湍瀑五量想法相撲手小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