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冕服的意思、冕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冕服的解釋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凡吉禮皆戴冕,而服飾隨事而異。據《周禮·春官·司服》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則玄冕。”《書·太甲中》:“ 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歸于 亳 。”《國語·周語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 韋昭 注:“冕,大冠;服,鷩衣。”《宋史·輿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為制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冕服”是中國古代帝王、諸侯及高級官員在祭祀、登基等重大儀式中穿戴的禮服,具有深厚的禮制與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構成

  1. 基本定義
    冕服由冕冠、玄衣(黑色上衣)、纁裳(淺紅色下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内襯)、赤舄(紅色鞋履)等組成。其核心特征是等級森嚴的紋飾和形制,象征權力與尊貴。

  2. 核心部件

    • 冕冠:頂部有長方形“綖闆”,前後懸挂玉串(旒),旒的數量與佩戴者身份相關(如天子十二旒)。
    • 玄衣纁裳:上衣為黑色,下裳為绛色,取“天玄地黃”之意,象征天地秩序。
    • 紋飾:玄衣繡日、月、星辰、山、龍等“十二章紋”,背部為星辰與山紋,袖部飾火、華蟲等,纁裳則繡藻、粉米等紋樣,各有自然與道德寓意。

分類與等級

據《周禮·春官·司服》記載,冕服按儀式場合分為六類:

  1. 大裘冕:祭祀昊天上帝時穿戴,配黑羔裘,最為莊重。
  2. 衮冕:享先王時使用,紋飾最繁複,天子專用。
  3. 鷩冕:用于祭祀先公或飨射禮。
  4. 毳冕:祭祀山川四望時穿戴。
  5. 希冕(絺冕):祭社稷、五祀時使用。
  6. 玄冕:祭群小祀時穿戴,紋飾最簡。

曆史與文化意義

應用範圍

最初為天子專屬,後擴展至諸侯、公卿(如唐代一品官可服衮冕),但紋飾和旒數逐級遞減。

若需更深入的紋飾解析或曆代制度變遷,可參考《周禮》原文或《宋史·輿服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冕服》的意思

《冕服》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代一種帝王或高級官員在重要儀式或正式場合穿戴的服飾。它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冕服》的拆分部首為冖(mì),冖是一個獨立的簡化字形,常用作構造漢字的偏旁部首。《冕服》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冕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宮廷制度。當時,帝王和高級官員在重要場合需要穿戴一種特殊的服飾,以顯示其尊貴和權威。這種服飾就被稱為《冕服》。

繁體

《冕服》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冕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冕服》在古時的漢字寫法是「冕服」。

例句

1. 皇帝穿戴着華麗的冕服出巡,氣勢非凡。

2. 高級官員正式場合通常穿着朝廷規定的冕服。

組詞

1. 冠冕:指戴在頭頂上的裝飾,也表示極其尊貴的意思。

2. 服裝:指以特定方式穿戴在身上的衣物。

近義詞

1. 朝服:指在朝廷儀式中穿戴的服裝,含義與冕服相近。

2. 正裝:指正式場合穿戴的整潔、莊重、得體的服裝。

反義詞

1. 便服:指非正式場合下的隨意着裝。

2. 喪服:指因親屬去世而穿戴的黑色服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