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梟县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枭悬”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分析:
本义:指古代刑罚中的“斩首悬挂示众”,属于示众性惩戒手段。
词源解析
文献记载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对叛乱者、重罪犯的公开处刑,兼具惩罚与警示作用。
部分资料(如)提到“枭悬”为成语,比喻“罪犯逍遥法外”。这一解释可能与“枭”象征凶悍、悬空意象结合后的引申义相关,但未见于权威古籍,需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刑罚制度研究》等专业文献。
《枭悬》(xiāo xuán)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傲慢、高傲,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愿向他人低头或让步。
《枭悬》一词由两个部分构成:「枭」和「悬」。其中,「枭」部分是一个汉字,部首是「木」,总共有9画;「悬」部分也是一个汉字,部首是「心」,共有10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神话故事,据说有一种名为枭的鸟,它以傲慢、高傲和独立的态度著称。故《枭悬》用来形容某人具有类似的个性特点。
《枭悬》的繁体字为「梟懸」,其中「梟」是「枭」的繁体字,部首同样是「木」,共有11画;「懸」的部首是「心」,共有17画。
在古代,「梟」字也有其他写法,如「孝」和「校」都是指代「梟」的古代字形。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枭悬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善于妥协。
2. 老师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因为他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枭悬而不愿与他人合作。
与「枭悬」相关的词汇:
1. 组词:枭獍(xiāo jìng,形容人或事物凶猛威武)。
2. 近义词:骄傲、自负、自恃。
3. 反义词:谦逊、顺从、屈服。
通过以上解释,你应该对「枭悬」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