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法的意思、底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法的解釋

謂确定法式。《書·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孔 傳:“父已緻法,子乃不肯為堂基。”底,一本作“ 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法"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角度進行解析。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底"作為詞根具有多重含義:一指器物下層承托部分,如《周禮·考工記》載"輿人為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式崇三尺三寸,較崇三尺三寸,轸崇一尺,謂之輿之參稱也"鄭玄注"底,輿也";二指根基依據,如《朱子語類》雲"學問須是有根柢,方說得透徹"。

"法"作為核心詞素,在《說文解字》中訓為"刑也,平之如水",後引申為規範準則,《尚書·大禹谟》"儆戒無虞,罔失法度"即用此義。二者結合形成的"底法",在清代考據學著作中多指考訂典籍的基準方法,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及"凡考訂文字,當先明其底法"。

該詞在當代學術語境中演化為特指文獻校勘的基本法則,根據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其使用頻次集中在古籍整理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在"底本"詞條釋義中隱含相關概念,指校勘時作為依據的原本。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作為專業術語,主要流通于文獻學、訓诂學領域。普通語文工具書如《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均未立目,建議專業研究參考中華書局《古籍整理術語彙釋》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底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根本法則
    作為成語時,“底法”指事物的根本法則或基本原理,強調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適用于描述普遍規律或原則。例如:“研究數學需掌握其底法。”

  2. 确定法式
    在古籍中,“底法”意為“确定法式”,出自《尚書·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解釋為“父已确定建造方式,子卻不願打地基,何況蓋房?”)。

二、構成解析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底法”多用于學術或專業領域,例如: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六公拔軍蚌鹬相持辯識饞吻叉手炊桂榱桷打不得膽戰心驚電阙掉鞅耳朵法向加速度汾陽王腑冷改容攻克狗命怪人廣斥海伯極大絜粢雞鹿塞錦冒進退有度極品臼杵枯骨魁閣括搭壈坎冷言冷語涼堂立錐龍穴龍雨毛嫱迷溺末調嫖姚丕振掃地市莽收田耍賴皮數巡嵩華泰定太和殿貪幸同力鳥枉刺務須誣證下馬作威纖佞小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