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法的意思、底法的詳細解釋
底法的解釋
謂确定法式。《書·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孔 傳:“父已緻法,子乃不肯為堂基。”底,一本作“ 厎 ”。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法的解釋 法 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
網絡擴展解釋
“底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
根本法則
作為成語時,“底法”指事物的根本法則或基本原理,強調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適用于描述普遍規律或原則。例如:“研究數學需掌握其底法。”
-
确定法式
在古籍中,“底法”意為“确定法式”,出自《尚書·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解釋為“父已确定建造方式,子卻不願打地基,何況蓋房?”)。
二、構成解析
- “底”的含義
指最下面的部分(如底層、底座)、根基或基礎(如“刨根問底”),也可表示“何”(如“底事傷感”)。
- “法”的含義
此處指法式、規則或方法,與“底”結合後強調基礎性規則。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底法”多用于學術或專業領域,例如:
- 哲學中探讨“世界的底法”;
- 工程學強調“設計需遵循底法”。
四、注意事項
- 古籍中的“底法”可能寫作“厎法”(異體字),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 該詞使用頻率較低,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根本法則”“基本原則”等替代表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法(dǐ fǎ)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和“氵部”,共8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繁體寫法為“滴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底法的古代寫法為“䍃法”。這個字在古代被用于表示水滴或流動的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底法的含義逐漸演變和擴大,現代漢語中常用來指代某一套規定或法規。
以下是一個使用底法的例句:
公司新員工需遵守公司制定的底法,以确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些與底法相關的詞語包括:規章制度、條例規定、法規。
底法的反義詞為:自由、無拘無束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