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息币的意思、息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息币的解釋

謂積壓財貨。《史記·貨殖列傳》:“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币。” 司馬貞 索隱:“久停息貨物則無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息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釋義
“息币”指積壓財貨或貨物,即長時間囤積商品或貨币而未流通,導緻資金周轉停滞。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注解:“久停息貨物則無利”,強調貨物滞留會阻礙盈利。

2. 字義分解

3. 出處與商業意義
《史記·貨殖列傳》提到“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币”,指商人應注重商品質量(“完物”),避免積壓(“無息币”),以保障資金流動和利潤最大化。這體現了古代商業活動中“貨如輪轉”的經營智慧。

4. 現代關聯
類似現代商業中的“庫存積壓”或“資金周轉不暢”問題,強調流通性對經濟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息币》詞義

《息币》是一個由中國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一種流通于古代社會的廢舊貨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息币》的兩個漢字拆分部首分别為“舟”和“金”,其中“舟”是指船的形狀,表明了貨币的流通性;“金”是指黃金,代表了貨币的價值。整個詞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息币》一詞最早見于《漢書·鄭商傳》,據記載,鄭商是漢朝時期著名的商人,他經營着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是當時最富有的人之一。據傳,鄭商出資鑄造了大量的銅币和金币,這些貨币被稱為“息币”,用來促進商業貿易的發展。

繁體字

《息币》的繁體字寫作「息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經過演變的,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然而,關于《息币》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載。

例句

1. 鄭商的生意非常發達,他鑄造的《息币》在整個漢朝流通廣泛。

2. 這枚古代《息币》在市場上被認為是非常稀有和有價值的藏品。

組詞

息币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貨币、銅币、金币等。

近義詞

與《息币》意義相近的詞彙有:古代貨币、廢舊錢币。

反義詞

與《息币》意義相反的詞彙可以是:現代貨币、電子支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