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橐的意思、垂橐的詳細解釋
垂橐的解釋
垂着空袋子。謂空無所有。 唐 韓愈 《答窦秀才書》:“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稛載而往,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 宋 陳師道 《簡李伯益》詩:“虀鹽度歲每無餘,垂橐東歸口未餬。”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金玉蟾》:“自此無日不往。兩月餘, 阮 囊羞澀,垂橐興嗟。”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 橐的解釋 橐 ó 口袋:負書擔橐。 〔橐駝〕即“駱駝”。 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具爐橐,橐以牛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垂橐”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綜合判斷:
-
空無所有(主流釋義)
這一含義來源于《國語·齊語》及唐宋文獻,指“垂着空袋子”,形容貧窮或空手而歸的狀态。例如:
- 唐代韓愈提到“稛載而往,垂橐而歸”,描述攜帶物品出發卻空袋返回的情景。
- 宋代陳師道詩句“垂橐東歸口未餬”也指經濟窘迫、囊中羞澀。
-
胸懷寬廣(少數釋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認為“垂橐”比喻仁義和寬廣胸襟,可能源于“橐”象征容器,引申為包容之心。但這種解釋缺乏古文用例支持,可能與字形或語境引申相關。
使用建議:
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垂橐”多指空無所有,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現代語境中表示寬容胸懷,建議注明出處或語境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橐》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物體在高處懸挂或擱置。下面給出了《垂橐》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立(立字旁)
- 筆畫:17畫
來源:
《垂橐》這個詞的由來比較模糊,沒有确切的曆史記載,可能是古人形容物件懸挂或擱置的動作而創造出來的詞彙。
繁體:
《垂橐》的繁體寫法是「垂槖」。
古時候漢字寫法:
這個詞在古代的字形中稍有變化,但整體上還是類似現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把衣服垂橐在樹枝上晾幹。
2. 她把花瓶垂橐在牆上作為裝飾。
組詞:
《垂橐》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許多不同的詞組,如「垂橐挂簾」、「垂橐而處」等。
近義詞:
類似意思的詞語有「懸挂」、「擱置」等。
反義詞:
和「垂橐」相反的意思可以用「豎立」、「懸空」等詞語來表達。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