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澆灌。 宋 梅堯臣 《孫司谏知鄧州》詩:“田野遂焦熬,蒿萊思沃濯。”
“沃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注音:
wò zhuó(ㄨㄛˋ ㄓㄨㄛˊ)
基本含義:
“沃濯”的本義是澆灌,多用于描述對植物或土地的灌溉行為。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梅堯臣的詩作《孫司谏知鄧州》——“田野遂焦熬,蒿萊思沃濯”,描述了幹旱後渴望灌溉的情景。其核心含義與“沃”(灌溉)和“濯”(洗滌)兩字的原意直接相關。
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将其擴展為成語,解釋為“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但這一用法未被權威典籍廣泛收錄,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誤傳。
“沃濯”一詞以“澆灌”為通用釋義,適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若需引用其擴展含義(如土地豐饒),建議結合具體文本或注明出處差異。
沃濯(wò zhu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沃”和“濯”兩個字組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水”和“火”,拼寫時筆畫總數是12畫。
“沃濯”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大雅·文王》。在《文王》一詩中出現了“郁夫濯度,亦孔之佼佼者”一句,其中的“濯度”就是指“洗滌淨化”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沃濯”的寫法和簡體漢字一樣,并沒有什麼區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遷,所以有些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經過文字發展的曆程,“沃濯”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沃濯”這個詞的用法和含義:
1. 他用毛巾沃濯臉部,清潔徹底。
2. 排污處的水經過沃濯,變得清澈透明。
3. 他用清水沃濯傷口,以保持清潔。
以下是一些與“沃濯”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組詞:洗滌、澡盆、澡堂。
2. 近義詞:潔淨、清潔、洗淨。
3. 反義詞:髒亂、污穢、不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