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以産鹽著名。在 山西 西南部 運城 東南。 宋 蘇轼 《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軾 以為 陝西 之鹽,與 東京 河北 不同, 解池 廣袤不過數十裡,既不可捐以予民,而官亦易以籠取。”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二·解池神祠加號》:“ 解池 相傳為 蚩尤 血所化,其説不經。且其長五十餘裡,周百餘裡。”
“解池”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地理位置
解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東南,地處中條山北麓,黃河由北向東轉彎處,具體坐标為東經110°50'~110°7'30",北緯34°54'~35°04'之間。
地理特征
經濟與曆史意義
作為成語時,“解池”讀作jiě chí,意為破除障礙、解決困難,源于古代傳說,用于描述克服困境的場景。
需注意:此用法較少見,多數情況下“解池”指山西鹽池。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解池的地理形成或曆史産業,可參考《高中地理知識講解》或古籍文獻記載。
《解池》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解決問題、化解困難的意思。
《解池》的部首是「水」,總共有7畫。
《解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在古代,「池」是指一個可以存儲水的容器或者水潭。
在繁體字中,「解池」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解池」的寫法沒有變化。
1.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解池的辦法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2. 他的開放性思維成為解池,幫助我們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
解池可以構成其他詞語:
1. 解決:通過找到解池,解決問題。
2. 池塘:可以容水的大坑,例如魚塘、蓮花池等。
近義詞:解困、解難、化解
反義詞:困境、難題、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