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甕的意思、瓦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甕的解釋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晉書·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屬甕,瓦甕質剛,亦金之類也。”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澠池 道中,有車載瓦甕,塞於隘路。”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酒﹞既熟,貯以瓦甕,用糞掃火燒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瓦甕是由陶土燒制而成的口小腹大的容器,是漢語中具有悠久曆史的器物名詞。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甕"本指"盛水或酒的陶器",其形制特征為"斂口、大腹、平底",而"瓦"作為材質前綴,明确指向陶土燒結的工藝屬性。

從考古發現看,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的夏代灰陶甕證實,瓦甕類器皿早在中國青銅時代初期已廣泛用于儲糧釀酒。這類器物在《禮記·檀弓》中被稱為"瓦甒",鄭玄注"瓦甒,瓦器也",印證其作為禮器的特殊功用。

唐代詩人杜甫《又呈吳郎》中"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的描寫,側面反映出瓦甕在民間作為儲糧器具的日常使用場景。明代《天工開物》第七卷詳細記載了瓦甕燒造技藝,強調"陶器須用高嶺土,經千度窯火燒結"的制作标準。

現代方言調查顯示,在晉語區仍保留"瓦甕"指代腌菜陶缸的用法,《太原方言詞典》将其标注為[nəŋ]陽平聲,延續了中古漢語"甕"字的語音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瓦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水、酒等液體或食物。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曆史與文獻記載

3.材質與結構

4.引申義與比喻

5.相關詞語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考古實例,可參考《晉書》《唐國史補》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背靜擦粉塗額車羽純備刺審存亡絶續錯擇鼎族鬥鬨凡籠風殿幹嘔诟厲果不其然亥步還形燭荒阙胡虜禍媒壺飧疆外劍氣劫火敬明舊套絶乏課率寬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餽歲纜掣老将簾視壁聽謧詍媚景沒事狠門鍵明鋭冥陰謬舉烹金淺見七返還丹青麻清癯肉頭厚潤澤三後傷化敗俗生哭人生鮮收率書奏筍條偷工讬庇問信五木香蓼小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