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甕的意思、瓦甕的詳細解釋
瓦甕的解釋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晉書·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屬甕,瓦甕質剛,亦金之類也。”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澠池 道中,有車載瓦甕,塞於隘路。”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酒﹞既熟,貯以瓦甕,用糞掃火燒之。”
詞語分解
- 瓦的解釋 瓦 ǎ 用陶土燒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鳴(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煊赫一時)。 〔瓦特〕電的功率單位。簡稱“瓦”。 用陶土燒成的覆蓋房頂的東西:瓦當(乶 )(即瓦筒之頭)。瓦匠。 瓦 à 蓋瓦:這
- 甕的解釋 甕 (甕) è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甕牖(弖 )繩樞(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 姓。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瓦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水、酒等液體或食物。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由“瓦”(陶土燒制)和“甕”(大腹小口的容器)組合而成,指陶土制成、腹部寬大、口部窄小的器皿。
- 功能用途:古代常用于儲存酒、水或腌制食物,如唐代《嶺表錄異》提到用瓦甕貯酒并用火燒制(),《晉書》也記載其作為日常器具的記載()。
2.曆史與文獻記載
- 唐代文獻《唐國史補》描述運輸瓦甕堵塞道路的情景,側面反映其廣泛使用()。
- 《晉書·五行志》從材質角度分析,認為瓦甕因陶土燒制而具有“剛硬”特性,歸類為金屬相關()。
3.材質與結構
- 材質:以陶土燒制,質地堅硬但易碎,屬于古代常見生活器皿。
- 結構特點:小口設計便于密封,大腹增加容量,適合長期儲存。類似器型在現代考古中亦有出土。
4.引申義與比喻
- 能力局限的隱喻:部分資料提到“瓦甕”可比喻人的能力或才幹有限,如“無法承擔更大責任”()。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5.相關詞語
- 甕城:古代城牆的防禦結構,形似甕()。
- 甕牖繩樞:成語,形容貧困生活環境,以破甕為窗、草繩系門()。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考古實例,可參考《晉書》《唐國史補》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甕的意思
瓦甕,讀音是wǎ wèng,是一個常用詞彙,在漢語中有着多種意思。最常見的意思是指由瓦片或陶瓷制成的一種容器,通常用于儲存水或其他物品。此外,瓦甕也可以形容一個人蠢笨、愚蠢或傻瓜。另外瓦甕也是一個姓氏,起源于中國。
瓦甕的部首和筆畫
瓦甕的部首是瓦(wǎ)部,由四個筆畫組成。瓦甕的兩個字都有四個筆畫。
瓦甕的來源
瓦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常用瓦片或陶瓷制成的容器來儲存水或谷物等物品。因此,瓦甕這個詞就産生了。隨着時間的推移,瓦甕的含義擴展到了形容一個人愚笨的程度。
瓦甕的繁體字
瓦甕的繁體字是「瓦甕」,讀音仍然是wǎ wèng。
瓦甕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瓦甕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以瓦片或陶瓷制成的容器為主要形象。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進行深入研究。
瓦甕的例句
1. 他裝了一大桶水,放在院子裡的瓦甕裡。
2. 别聽他忽悠你,他就是個瓦甕腦袋。
組詞
瓦甕的相關詞彙有:瓦楞紙闆、瓦解、*********、陶瓷甕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瓦甕的近義詞有:瓦罐、瓦缸。
瓦甕的反義詞有:玻璃瓶、金屬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