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形燭的意思、還形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形燭的解釋

唐玄宗 妃 楊太真 既死于 馬嵬坡 ,帝日夕思之。有道士以 少君 術求見,言以 太真 像置于五色帳中,以諸藥作燭,外畫五色花,謂之“還形燭”。黃昏時秉燭入帳,可見人形。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下:“先是道士以五色石示上,謂之衡遙,以少許研極細,和以諸藥,令作燭,外畫五色花,謂之還形燭。上既入……于是 太真 在帳中見上。”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抵多少衡遙石懷中秘授,還形燭帳裡高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還形燭”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與唐代楊貴妃的傳說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唐代道士為唐玄宗制作的一種特殊蠟燭,用于在五色帳中投射楊貴妃的影像。據傳,楊貴妃在馬嵬坡自缢後,唐玄宗日夜思念,道士以方術将楊貴妃畫像置于五色帳内,并用混合藥物的蠟燭(外繪五色花紋)照明,使她的形影顯現。

2.典故出處

3.詞語結構

4.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屍體不腐”或“事物保持原狀”,但這一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語的引申誤用有關。主流觀點仍以唐代典故為核心。

5.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古代方術文化與帝王愛情傳說的結合,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神秘色彩或寄托哀思,如《長生殿》戲劇中的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嫏嬛記》《長生殿》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的詳細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還形燭》的意思

《還形燭》是一個成語,意為“還形歸位的蠟燭”。形容事物恢複原貌或者恢複正常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還形燭》拆分的部首是“王”,筆畫數為19。

來源

《還形燭》最早出自《荀子·尚義》:“道不然則廢,名不然則雜,物不然則變,故其指常還形燭矣。”意指道德、名聲和物品都需要恢複正常狀态,否則就會混亂無序。

繁體

《還形燭》的繁體字為「還形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漢字寫法中,《還形燭》可以寫作「還形爼」。

例句

1. 經過艱苦的努力,公司終于擺脫了困境,如今已經還形燭了。

2. 這部老戲經過修複後,電影畫面清晰明亮,真正還形燭了。

相關詞語

組詞:複原、修複、恢複、複歸。

近義詞:還原、重新恢複。

反義詞:變形、失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