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相互饋贈。餽,通“ 饋 ”。 晉 周處 《風土記》:“ 蜀 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 宋 蘇轼 《歲晚思歸寄子由》詩序:“歲晚相與餽問,為餽歲。”一本作“ 饋歲 ”。
“餽歲”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具體解釋如下:
“餽歲”指歲末(農曆年底)親友之間相互饋贈禮物或問候的習俗,其中“餽”通“饋”,意為贈送。這一習俗體現了辭舊迎新之際的人際關懷。
需注意“餽”為“饋”的通假字,現代漢語中多寫作“饋歲”。該習俗與“守歲”“别歲”等共同構成傳統春節文化體系,但近代已逐漸淡化,僅在部分地方志或文學作品中保留記載。
餽歲(kuì su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饣”和“歲”兩個字組成。
部首:饣(食)和歲(殳)。
筆畫:饣部有五畫,歲部有四畫。
來源:餽歲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意為“給予歲時所需的食品和禮物”,寓意着豐收和幸運的祝福。
繁體:賚歲。
古時候漢字寫法:餽歲在古漢字寫法中,饣部寫作飠部,歲部寫作歲部。
例句:每年過年前,人們都會互相贈送餽歲,表達對彼此的美好祝願。
組詞:年餽、歲首餽、餽絹、餽給。
近義詞:饋贈、贈禮、饋送。
反義詞:索取、讨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