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筍條”。尚未展枝葉的新竹。比喻人的年輕俊秀。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雖然是得他、得他營救,須不是筍條、筍條年幼,剗的便巧畫蛾眉成配偶?” 元 喬吉 《揚州夢》第三折:“這一雙郎才女貌天生下,筍條兒遊冶子,花朵兒俊嬌娃。”
“筍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尚未展枝葉的新竹,常用來比喻人的年輕俊秀。該詞通過竹子的鮮嫩形态,引申為對青春年少、外貌或氣質出衆的形容。
文學用例
元代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注音與寫法
拼音為sǔn tiáo,注音符號為ㄙㄨㄣˇ ㄊㄧㄠˊ。古籍中偶見寫作“筍條”,實為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網絡釋義補充
現代語境下,該詞仍保留原始比喻義,但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賞析或古風創作中。
《筍條》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竹子新生的嫩芽。
《筍條》的部首是竹(⺮),它是由3個筆劃組成。
《筍條》一詞源自于竹子的生長過程。當竹子生長到一定階段時,會長出嫩芽,這些嫩芽就像是條狀的筍子,因此得名為《筍條》。
《筍條》的繁體字為「筍條」。
在古代漢字中,《筍條》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和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
1. 春天來臨,田野裡的竹林裡冒出了一片片嫩綠的筍條。
2. 她做了一道清炒筍條,口感鮮嫩爽口。
3. 這幅畫中描繪着田園風光,畫家巧妙地用竹子的筍條作為點綴。
1. 竹筍:指的是成長壯大的竹子的嫩芽。
2. 筍絲:用切割竹筍制作的細條狀。
3. 筍殼:指的是竹筍的外部保護層。
竹芽、青筍
竹齡、竹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