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媚景的意思、媚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媚景的解釋

(1).謂春景。《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陽,亦曰發生、芳春、青春、陽春……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唐 羅虬 《比紅兒詩》:“年年媚景歸何處,長作 紅兒 面上春。” 明 楊慎 《滇海曲》之七:“帝鄉東北仙雲隔, 僰道 西南媚景長。”

(2).美好的景物。 唐 岑參 《優缽羅花歌》序:“異香騰風,秀色媚景。”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對着這良宵媚景,玉纖重把羅衣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媚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春天的景色
    該含義源于古代文獻對季節的雅稱。例如南朝梁元帝《纂要》記載:“春曰青陽……景曰媚景、和景、韶景”。唐代詩人羅虬在《比紅兒詩》中寫道:“年年媚景歸何處,長作紅兒面上春”,此處“媚景”即指春景。

  2. 泛指美好的景物
    如晉代陶淵明《閑情賦》中的“月媚景于雲端”,以及唐代岑參《優缽羅花歌》序言中的“秀色媚景”,均以“媚景”形容自然或人文美景。


二、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視為成語,引申為“過度迷戀美景而忽視其他事物”,帶有一定貶義。例如:“他沉迷媚景,荒廢了學業。” 但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後起的引申義。


三、典型例句


四、辨析與總結

“媚景”的核心含義聚焦于自然之美,尤以春景為典型。需注意語境差異:古代多中性描述,現代可能隱含貶義(如過度追求)。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媚景》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媚景》一詞是由媚和景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女子的媚字部和風景的景字部。媚字部的筆畫數為10畫,而景字部的筆畫數為12畫。

《媚景》的來源與繁體

《媚景》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文學藝術領域。它常用于形容或描繪女性或風景的美麗迷人之處,表達了對美景或者美人的贊美之情。在繁體字中,《媚景》的表示方式為「媚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媚景》一詞的古寫法是「媚」的上部為「媄」而不是現代簡化字中的「女」部。而「景」字則保持一緻。

《媚景》的例句

1. 這幅畫真是一副媚景,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2. 她穿上漂亮的禮服,簡直是一道媚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與《媚景》相關的組詞

1. 媚眼:形容女性用迷人的眼神吸引他人的注意。

2. 媚笑:形容女子或者演員用一種嬌媚動人的笑容來吸引他人。

3. 麗景:形容美麗的風景。

4. 絕景:指極為壯麗、美麗或珍貴的景色。

與《媚景》相關的近義詞

1. 秀麗:表示景色或者女子美麗動人。

2. 絕美:形容景色或者女性非常美麗,出衆。

3. 嬌美:形容某人的外貌、姿态等很美。

與《媚景》相關的反義詞

1. 丑陋:表示景色或者女性難看、不美麗。

2. 平庸:對于景色或者女子而言,表示普通、平淡、無特色。

3. 粗糙:指的是景色或者女性不細膩,不精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