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域外。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地方。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疆外之險,莫過 蜀 土。”
(2).指某一界線以外。《漢書·循吏傳·朱邑》:“大司農 邑 ,廉潔守節,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謂淑人君子。” 宋祁 注:“景本作亡彊。” 王先謙 補注:“官本彊作疆。”
“疆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在中等權威來源中,“疆外”還被賦予象征性解讀,比喻離開熟悉的環境或舒適區,探索未知領域。例如現代語境中可形容跨國交流或突破個人局限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第11010頁(掃描版)。
《疆外》是一個漢語詞語,原指疆土之外,即與自己的領土相隔脫離的地區,特指邊境地區。廣義上可指國内其他地區,也可指國外。
《疆外》這個詞由疒(疔字旁部首)和外(外字部首)兩部分組成。疒的拼音為ne4,外的拼音為wai4。
它的總筆畫數為13,其中疒部分有5畫,外部分有8畫。
《疆外》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後來成為一個固定的詞語。它描述了一種地理空間概念,指的是疆土之外的邊境地區。
《疆外》的繁體字為「疆外」。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疆外」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的意思并未改變。
1. 這個城市位于疆外,交通不便。
2. 國境線将這裡與疆外隔開。
疆外的組詞可以是:疆域、疆界、疆土等。
近義詞包括:邊疆、邊境、邊陲等。
反義詞可以是:本土、内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