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嚴明。《書·康诰》:“王曰:‘嗚呼! 封 ,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敬明”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謹慎嚴明,尤其在執行刑罰或處理事務時體現公正嚴謹的态度。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康诰》,周公告誡康叔治理國家要“敬明乃罰”,即強調刑罰需審慎嚴明。此處的“敬”側重于嚴肅态度,“明”強調明察秋毫的判斷力。
當“敬明”用于姓名時,兩字分别承載象征意義:
這種組合常見于男孩名字,寄托對持重品格與卓越才智的雙重期許。需注意,作為姓名的“敬明”與古籍原意已産生語義遷移,更側重美德而非刑罰場景。
敬明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讀音為"jìng míng"。敬明的意思是對待知識和智慧持敬重之态度,也可以理解為尊重和崇敬智慧。敬明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左邊是“敬”部,右邊是“明”部。敬字的部首是“攴”,明字的部首是“日”。敬明共有14個筆畫。
敬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是要努力學習、勤奮好問,并不以向下請教為恥。早期的儒家思想倡導尊重智慧和知識,因此“敬明”也形成了這種含義。
在繁體字中,敬明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敬明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在一些古文獻中,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沒有太大差異。
1. 他始終對老師的教誨懷着敬明的态度。
2. 每天早上,他都會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這是他敬明的表現。
3. 敬明不僅是個人修養,也是一種社會文明的體現。
尊敬、明智、明理、明曉、敬重
尊重、崇敬、敬仰、重視
輕視、蔑視、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