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probate] 譏評,辱罵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诟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猶诟病。《莊子·人間世》:“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 明 歸有光 《與沉敬甫書》之十一:“來文無可改,但勿示人,恐為不知者詬厲,且大洩其天機也。” 黃遠庸 《大小零星雜記》:“詬厲巖廊之上,咀呪廟堂之間。”
“诟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òu lì,其核心含義為指責、辱罵或譏諷。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他人的尖銳批判态度,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或文學作品的引用背景,可參考《莊子》或清代文集等文獻。
《诟厲》(gòu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專指批評或諷刺時使用尖銳犀利的話語。這個詞語具有一種尖利嘲諷的語氣,用以形容言辭尖刻、刻薄的批評或嘲諷。
《诟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部,右邊是“戎”部。它由12個筆畫構成。
《诟厲》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儀文化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詬厲」。
在古代漢字中,每個字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對于《诟厲》來說,在古代可以寫作「诟厲」或者「詬厲」。
1. 他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诟厲批評。
2. 她用诟厲的話語批評了他的無禮行為。
1. 诟責:用尖銳的言辭批評或責備。
2. 厲聲:用威脅或嚴厲的語氣說話。
3. 诟病:尖銳地批評或指責某人的過錯或缺點。
1. 諷刺:用嘲諷或調侃的方式批評。
2. 嘲笑:用侮辱或輕蔑的話和動作嘲笑。
1. 贊揚:用贊美和稱贊的話語對人或事物表示認可。
2. 表揚:用肯定和贊美的言辭稱贊某人的行為或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