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nacious;determined]∶非常堅強
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2) [indomitable;stanch]∶強硬不屈
頑強的革命精神
(1).強硬。 葉聖陶 《倪煥之》三:“有一次,一個學生犯了欺侮同學的過失,頗頑強,那教師問他,他也不認錯,也不辯解,隻不開口。”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三:“我氣沖沖地走到賬房去,用着頑強的态度和咆哮的聲音,同老闆吵鬧起來。”
(2).堅強。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四章:“戰士們高高地舉着槍支,互相攙扶着,頑強地向對岸前進。”
“頑強”是一個形容詞,指在面對困難、逆境或挑戰時表現出的堅定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或特質。其核心含義是“不輕易放棄,堅持到底”,通常帶有積極的情感色彩,用于贊揚人或事物的毅力與抗壓能力。
精神層面的堅持
形容人意志堅定,不因挫折退縮。例如:“他身患重病卻頑強地與病魔鬥争。”
物質或自然界的抗逆性
描述事物在惡劣環境下的持久力。例如:“沙漠植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中性語境下的描述
若用于對手或負面對象,僅陳述客觀狀态。例如:“敵軍頑強抵抗,戰鬥持續了三天。”
示例句子:
“盡管資源匮乏,團隊仍頑強地完成了科研項目,展現了非凡的毅力。”
頑強是一個表示堅韌不拔、堅定不移、不屈不撓的詞語。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困難、挫折面前能夠堅持不懈,不被打敗。
拆分部首和筆畫:頑強的部首是頁(頁字頭,也可以是左頁字)和男(力量字旁),總共12畫。
來源:頑強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用之不竭也,因之不困也。與之俱存,與之俱亡。是謂不可救藥之頑也。”表示頑強的力量無窮無盡,無法被拯救。
繁體字:頑強。
古時候漢字寫法:頑強的古字寫作頑镪,镪是一個形狀類似于勺子的器具,用來盛水,象征着水流不止、永不停止。
例句:這個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頑強,始終堅持到最後。
組詞:頑強不屈、頑強拼搏、頑強奮鬥。
近義詞:堅韌不拔、執着、不屈不撓。
反義詞:優柔寡斷、輕易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