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兀誰的意思、兀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兀誰的解釋

兀,前綴。猶言誰。《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卻教孩兒嫁兀誰?” 元 劉燕哥 《太常引·餞劉參議歸山東》詞:“今古别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妹妹道:‘卻是兀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兀誰”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疑問代詞,常見于宋元時期的白話文獻,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兀誰”由前綴“兀”加疑問代詞“誰”組成,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誰”或“哪一個”。其中:

二、使用場景

  1. 古代白話文學
    多見于宋元話本、戲曲及明清小說,例如:

    •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卻教孩兒嫁兀誰?”;
    • 《警世通言》:“妹妹道:‘卻是兀誰?’”。
  2. 方言遺留
    部分方言(如吳語、閩南語)中仍保留類似表達,但現代漢語已不常用。

三、發音與變體

四、語言演變

“兀”本義為“高聳平坦”(如“突兀”),但在“兀誰”中虛化為語氣助詞,類似“阿誰”“伊誰”等結構,反映了古代漢語詞彙的靈活性和口語化特點。


提示:現代漢語中,“兀誰”已極少使用,研究時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元曲選》或宋元話本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和來源

《兀誰》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孤單寂寞、無依無靠的樣子。

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兀和誰。兀意為孤單寂寞,誰則表示無依無靠。綜合起來,兀誰形容一個人感到孤獨、無助。

《兀誰》的來源至今尚無定論,可能與古代文獻中的其他詞語相近或衍生而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兀誰》的部首分别是八點水和讠。其中,八點水代表八字長,讠代表言語。

八點水有4筆,讠有4筆,因此《兀誰》的總筆畫數為8筆。

繁體字

《兀誰》在繁體中寫作「躁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兀誰》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具體情況無法确定。

例句

1. 他一個人住在那個陌生的城市,感到兀誰而無所依靠。

2. 當他被背叛時,兀誰的感覺籠罩了他。

3. 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他感受到了兀誰的人生。

組詞

兀然、兀自、兀鷹、孤寂、孑然、無助

近義詞

孤獨、寂寞、無依無靠

反義詞

親密、依賴、聯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