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飯的意思、烏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飯的解釋

以南燭草液汁浸米煮成之飯,其色青碧,故稱。亦指以楊桐葉、烏桕葉等液汁染黑的飯。道家謂久服可強身延年。釋家亦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又名青精飯。 唐 陸龜蒙 《四月十五日道室書事寄襲美》詩:“烏飯新炊芼臛香,道家齋日以為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飯”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食物,具有獨特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藝。以下從定義、原料與制作、文化意義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烏飯又稱青精飯或黑飯,是用植物汁液将糯米染成紫黑色後蒸制而成的米飯。其名稱源于成品色澤烏黑發亮的特點。據記載,烏飯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道家認為長期食用可強身延年,釋家則于農曆四月初八制作供佛。

二、原料與制作

  1. 核心原料:主要使用南燭葉(烏飯樹葉)、烏桕葉或楊桐葉的汁液染色。不同地區可能選用不同植物,如貴州、廣西等地用楓葉汁。
  2. 傳統工藝:
    • 将新鮮葉片搗碎取汁,浸泡糯米數小時至染色;
    • 蒸熟後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香菇、豬肉等配料制成鹹口。

三、文化意義

  1. 節慶習俗:多地保留農曆四月初八(烏飯節)或立夏食用的傳統,如慶元縣将其作為非遺美食,布依族“牛王節”則象征開秧門祈求豐收。
  2. 象征寓意:民間認為烏飯可驅邪避災、防蚊蟲,亦有傳說稱其幫助囚犯傳遞食物而不腐壞。

四、地域差異

五、現代傳承

如今,烏飯不僅是傳統節令食品,更成為非遺文化的載體。例如浙江慶元通過“青予”品牌推廣,強調傳統工藝與自然饋贈的結合。


如需了解具體制作步驟或更多文化故事,可參考、9、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飯的意思

《烏飯》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黑色的飯食。通常指的是因為接觸空氣時間過長或煮飯過火而變黑的米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飯》由“烏”和“食”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烏”是黑色的意思,也是表示鳥類的一個象形部首。

部首“食”表示與吃飯或食物有關的意思。

整個詞語《烏飯》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烏飯”一詞最早出現在《齊諧記》一書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所著的筆記。在這本書中,謝靈運用“烏食”來形容煮糊了的飯,引申出了現代的“烏飯”這個詞彙。

繁體字的寫法是「烏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烏飯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意思依然相同。

例句

1. 今天糊了一鍋烏飯,沒時間重新煮了。

2. 吃久了白米飯,偶爾嘗嘗烏飯也不錯。

組詞

1. 烏黑:形容黑色。

2. 黑米飯:由黑米煮成的飯食。

3. 烏煙瘴氣:形容環境污濁、秩序混亂。

近義詞

1. 黑飯

2. 燒焦的飯

3. 煮糊的飯

反義詞

1. 白飯

2. 好吃的飯

3. 煮熟的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