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蒐的意思、茅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蒐的解釋

即茜草。根可作绛紅色染料。《詩·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 毛 傳:“韎韐者,茅蒐染草也。” 孔穎達 疏:“奭者,赤貌。傳解言奭之由,以其用茅蒐之草染之,其草色赤故也。”參見“ 茜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植物學含義

“茅蒐”即茜草(學名:Rubia cordifolia),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1. 染色用途:根部含紅色素,古代用作绛紅色染料。例如《詩經·小雅·瞻彼洛矣》中提到的“韎韐有奭”,毛傳解釋為“茅蒐染草也”,說明其用于染制赤色服飾。
  2. 藥用價值:根莖可入藥,性味苦寒,主治吐血、經閉、蠱毒等症,具體用法如茜根煎酒服可緩解婦女經閉。

二、文獻與曆史記載

該詞在古籍中多指茜草,如《漢典》等權威辭書均采用此解釋,并引用《詩經》及孔穎達疏證,強調其染色特性。

附注:關于“成語”說法的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茅蒐”為成語,形容争搶資源的情景。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誤傳或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原文或中醫藥典籍(如《本草綱目》對茜草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蒐的意思

《茅蒐》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茅草編織的蒐獸器。在古代,人們常常利用茅草制作蒐獸器,用于捕捉小動物,特别是鳥類。因此,“茅蒐”一詞也常用來比喻捕捉或尋找。

茅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蒐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茅字的部首是艹,蒐字的部首是艸。茅蒐總共含有11個筆畫。

茅蒐的來源

茅蒐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樂器》:“以茅蒐”,意為用茅草編織捕捉器。後來,茅蒐這個詞逐漸引申為捕捉、尋找的意思。

茅蒐的繁體字

茅蒐的繁體字為茅落。

茅蒐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據古代字書記載,茅蒐的古時候寫法是“貌屈”,其中“貌”是原字,表示用來捕捉的器具,而“屈”是假借的字形。後來,茅蒐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茅蒐的例句

1. 他經過長時間的茅蒐,終于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2. 這位畫家善于茅蒐自然界的美景,将其繪制在畫紙上。

茅蒐的造詞和近義詞

造詞:茅蒐者、茅蒐工具、茅蒐技巧
近義詞:尋找、搜尋、尋覓

茅蒐的反義詞

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