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稱自己的家。 唐 李邕 《秦望山法華寺碑》:“師以縮屋未可,枕屐乃明,移出樹間,延入舍下。” 元 喬吉 《揚州夢》楔子:“今舍下有一女,年方一十三歲,名曰 好好 ,善能歌舞。”《西遊記》第十三回:“你休怕,跟我來。到我舍下歇馬,明朝我送你上路。”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舍下如常,可釋遠念。”
“舍下”是一個漢語謙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謙稱自己的住所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用于向他人謙遜地指代自己的家。例如:
謙稱自己的妻子或家人
在《紅樓夢》等文學作品中,曾出現以“舍下”代指妻子或家人的用法。例如:
注意:
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使用時,優先采用“寒舍”等更通用的謙辭,以避免歧義。
舍下(shè xià)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為“屋子下面”或者“屋子底下”。它由“舍”和“下”兩個字組成。
“舍下”字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舍”字的“ㄛ”部,右邊是“下”字的“一”部。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8畫和3畫。
在古代,為了保暖,一些房屋在屋頂下方建有一層低矮的平台,這就是“舍下”。人們在舍下放置柴火、糧食等物品,同時也是為了掩飾地闆上的缺陷。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這層平台稱為“舍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漢字詞語。
繁體字是指在簡化字改革前的漢字形式。舍下的繁體字為「捨下」。
在古代,舍下的漢字寫法有些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舍下的古代寫法為「捨卻」。這種寫法在古籍文獻中仍然可以見到。
1. 她在舍下看到了一隻小貓咪。
2. 我把自行車停放在了舍下。
舍下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一般作為一個整體的詞語出現。
舍下的近義詞包括“底下”、“下面”等。
舍下的反義詞可以是“上面”、“屋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