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撥開雲霧,得見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衛伯玉 為尚書令,見 樂廣 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覩青天。’” 清 王夫之 《宋論·太祖》:“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雲霧而見青霄者,誰為為之邪?”亦省作“ 披霧 ”。《南史·孔休源傳》:“不期忽覯清顔,頓祛鄙吝,觀天披霧,驗之今日。” 宋 李綱 《辭免領開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於賜環,簉雲龍之廷而方期於披霧。”
“披雲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ī yún wù,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撥開雲霧,得見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或形容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超越迷惑和阻礙。
核心比喻
源自自然景象的描寫,雲霧象征蒙蔽或困惑,撥開雲霧後見到青天,引申為豁然開朗、心境清明的狀态。例如《世說新語·賞譽》中,衛伯玉形容樂廣的談吐如“披雲霧睹青天”,贊其見解透徹,令人茅塞頓開。
引申意義
不僅用于描述神情清朗,還可指突破認知障礙,洞察真相。如清代王夫之在《宋論·太祖》中用“披雲霧見青霄”比喻對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用法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世說新語》等古籍文獻。
《披雲霧》一詞是形容雲霧被人或物體穿透或散開的意思,表示穿越雲霧的景象。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亠”和“雨”,其中“亠”是上面的部首,而“雨”則是下面的部首。
根據字的構造,可以分解出的筆畫有6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相關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的方式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因此,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會與現代寫法有一些差别。
以下是一個例句:“山巒披雲霧,宛如仙境一般美麗。”
與“披雲霧”相關的組詞有:披風、披肩、披星戴月。
近義詞可以是:穿雲破霧、破雲見日。
反義詞可以是:雲霧彌漫、一片迷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