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鼎鍋。 明 徐渭 《代贈梁尚書公序》:“其所缺大者鼎釜無不告矣,小者豆俎無不咨矣。”參見“ 鼎鍋 ”。
“鼎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ǐng fǔ,其核心含義是“鼎鍋”,即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炊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鼎釜由“鼎”和“釜”組合而成,兩者均為古代炊具:
文獻引證
明代徐渭在《代贈梁尚書公序》中寫道:“其所缺大者鼎釜無不告矣,小者豆俎無不咨矣。”,表明鼎釜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結構與用途
擴展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玄鐵鼎釜”指鎢鋼材質(硬度高、耐高溫),但此解釋權威性較低,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
“鼎釜”是古代對烹煮器具的統稱,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明代文獻。
《鼎釜》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炊具,特指古代用來烹饪食物的大型鍋爐。
《鼎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金和金,共有12個筆畫。
《鼎釜》這個詞源于古代的傳統文化,代表了烹饪和食物的重要性。它的繁體字為「鼎釜」。
在古時候,「鼎釜」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保持了金矛的形狀,以象征食物和廚房。
1. 請在鼎釜裡煮一鍋美味的湯。
2. 這個餐廳用古老的鼎釜做飯,食物味道特别好。
與「鼎釜」相關的組詞有:鼎足三分、盛鼎一食。
與「鼎釜」相近義的詞語有:大鍋、炒鍋、炖鍋。
與「鼎釜」相反義的詞語是:碗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