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昌齡的意思、王昌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昌齡的解釋

王昌齡(?-約756) :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年間進士。曾任江甯丞,晚年貶龍标尉。後因世亂還鄉,被殺。詩作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氣勢豪邁。長于七絕,被稱為“七絕聖手”。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閨怨》等。有《王昌齡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唐代著名詩人,以邊塞詩和宮怨詩著稱,被後世譽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文學研究角度解析其核心内涵:

  1. 詩人身份釋義

    《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界定"王昌齡"為盛唐代表性詩人,祖籍京兆長安(今西安),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江甯丞等職。其名"昌齡"寓含昌盛與長齡之意,與盛唐氣象相契合。

  2. 文學史定位

    《中國文學史》将其列為"邊塞詩派"核心成員,與高適、岑參并稱。其作品被《全唐詩》收錄181首,七絕體裁占比超七成,開創以短章寫邊關、宮闱的典範模式。

  3. 詩歌語言特征

    《唐詩鑒賞辭典》解析其創作手法:善用"秦時明月漢時關"等時空交錯意象,通過"玉顔不及寒鴉色"等對比修辭構建含蓄意境,形成"深情幽怨,意旨微茫"的獨特風格。

  4. 核心作品解析

    代表詩作《出塞》被《漢語大詞典》引為邊塞詩典範,"但使龍城飛将在"句凝聚保疆衛國之志;《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被《樂府解題》評為宮怨詩巅峰,展現"怨而不怒"的儒家詩教特質。

  5. 文化影響維度

    《詩薮》載其七絕"與太白争勝毫厘,俱是神品",宋代《滄浪詩話》稱"王江甯體"為唐人絕句最高範式,清代《唐詩别裁》推崇其"優柔婉麗,含蘊無窮"的語言張力。

網絡擴展解釋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其生平與文學成就可概括如下:

一、生平概述

  1. 籍貫争議:多數記載稱其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但部分文獻提到山西太原。
  2. 仕途經曆:
    • 開元十五年(727年)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
    • 後中博學宏詞科,曆任汜水縣尉、江甯丞、龍标尉等職;
    • 安史之亂期間返鄉,途經亳州時被刺史闾丘曉殺害。

二、文學成就與地位

  1. 詩歌特色:以七言絕句見長,題材多聚焦邊塞軍旅生活,風格雄渾豪邁,意境深遠,被譽為“七絕聖手”。
  2. 曆史評價:
    • 與高適、王之渙并稱,獲“詩家夫子”“開天聖手”等美譽;
    • 因曾任江甯丞,世稱“王江甯”或“王龍标”。

三、代表作品

四、詩歌藝術貢獻

他通過賦體寫實與情感交融,将邊塞景象與家國情懷結合,形成“緒密而思清”的獨特風格,對唐代七絕的發展影響深遠。

如需更詳細作品解析,可參考權威文學史資料或《王昌齡集》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玩磅刷抱獨駁費不語兵成本充洽怆懷廚頭竈腦打雷單民獨悟分庭伉禮關乎磙子黑組荷賴花臘搽慌做一團還魂丹虎視夾被監生簡諧振動檢驗工借壽積華禁刑日即是酒罐子緝兇卷施刻闆空函曠望撈龍樂而忘憂量定涼昧吏幹闾陌瞞落目不給視能掐會算牌司偏辟皮冠貧危溥愛黔巫陗陗羣口疏庸汰石子聽覽惋歎危懸溫疾烏狼狝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