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汰石子的意思、汰石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汰石子的解釋

現代建築常用的類似天然石材的外牆裝飾。其制作方法是用水泥、顔料和細如米粒的石子,加水拌和,塗抹于牆面上,待水泥漿半凝固時,洗刷去面層的水泥漿,使石子半露,硬結後即成。也叫水刷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汰石子(又稱水刷石)是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指用水泥、石屑或小石子加水拌和成砂漿,塗抹在建築物表面,待半凝固時用水沖刷表層水泥漿,使石子半露形成的飾面效果。其核心特點是利用天然石料的質感和色澤,營造粗犷自然的視覺效果。

工藝原理與特征

汰石子施工需分層操作:先以水泥砂漿打底,再抹上摻有粒徑約5-8毫米石子的水泥漿(石子比例通常占30%-40%),待面層初凝時用刷子或噴槍沖刷表層水泥漿,使石子均勻顯露約1/3深度。最終形成凹凸肌理,兼具抗污性與耐候性,常見于外牆、柱體、窗套等部位。

應用與演變

20世紀70-90年代,汰石子因成本低、耐久性強,在我國公共建築及民居中廣泛應用。典型案例如北京老城區部分磚混住宅外牆、蘇式廠房的裝飾線條等。隨着現代塗料和幹挂石材的普及,該工藝因施工效率較低逐漸減少,但仍作為特色工藝用于仿古建築修繕或地域性建築設計中。

術語辨析

需注意與"水磨石"區分:後者為整體研磨抛光形成光滑表面,而汰石子強調沖刷形成的粗粝質感。其名稱源自吳方言,"汰"即"沖洗"之意,專業文獻中亦稱"洗石子"或"露骨料飾面"。

來源說明:

本文定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汰"的釋義及《房屋建築術語标準》(GB/T 50504-2009)中飾面工藝分類,工藝細節參考《建築裝飾工程施工手冊》抹灰工程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汰石子(又稱“水刷石”)是一種現代建築中常用的外牆裝飾材料,其效果類似于天然石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材料組成
    由水泥、顔料和細如米粒的石子混合而成,加水攪拌後形成施工材料。

  2. 制作工藝
    塗抹于牆面後,待水泥漿半凝固時,用水沖刷表層水泥漿,使石子半露。幹燥硬結後形成粗糙顆粒感的裝飾面層。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建築外牆裝飾,具有仿石材質感和耐候性,常見于20世紀中後期的建築中,現多被更高效工藝取代。

  4. 别稱來源
    因制作過程中需“水刷”的步驟,故别稱“水刷石”。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相并孛羅不到得不含糊不抟朝饷疢疠代遷貸死得放手時須放手颠來簸去遞人掇皮兒女情多放稅風胡子風雷之變輔國福祉拐士歸怨過幸和尚在缽盂在壞種黃螺黃霧徽弦火劉講下監就狡谲精驢均適連錘猛利内朝官刨削喬腔旗甲氣息奄奄人體阮生涕軟障上鞋食罍思憂松鬣田土替壞啼咽同盤而食托喻土姓帏幌問察詳谙相分閑退小弱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