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h mournfully] 悲歎
痛惜惋歎終無補
見“ 惋歎 ”。
亦作“ 惋嘆 ”。悲歎,歎惜。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守窮者貧賤,惋歎淚如雨。” 宋 蘇轼 《與宋漢傑書》之一:“某初仕,即佐先公,蒙顧遇之厚,何時可忘。流落闊遠,不聞昆仲息耗,每以惋歎。”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編修洪君遺事述》:“吾州多異才, 敬 於君尤為惋歎焉。” 茅盾 《動搖》五:“‘我本沒一毫私心,是非付之公論。’ 方羅蘭 說時頗為惋歎。”
“惋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因遺憾、悲傷或痛惜而發出的歎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
“惋歎”指因内心感到惋惜、哀傷或無奈而産生的悲歎,常帶有對人事、境遇的深切感慨。
詞源與結構
古代文獻
現代文學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惋歎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對某種情況或者某個人感到惋惜、遺憾或者較為悲傷。它表達了一種對不如意或者失望的深深懷念和悼念之情。
《惋》是由左邊的心旁和右邊的宛旁組成,心旁表示有關情感,宛旁表示遙遠。所以,惋字的意思就是心中遙遠,遠離自己之意。《歎》是由左邊的口旁和右邊的又旁組成,表示說話的意思。因此,惋歎的意思是說出心中深深的遺憾和惋惜之情。
惋歎是一個古代經典漢字,它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後來,它也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
惋歎的繁體字為「惋嘆」。
古時候的「惋」字和現在有些不同。它沒有右邊的宛旁,而是由心旁上面加一個「丸」字旁表示。而「歎」字沒有用到右邊的又旁,而是由口旁下面加一個「口」字旁表示。
1. 這個小說的結局令我感到惋歎,太不完美了。
2. 面對着敵人的殘忍,他惋歎着人性的黑暗面。
3. 每當我想起他的離去,内心充滿了惋歎和惋惜。
惋然、深惋、惋惜、歎息、歎服
悲歎、哀歎、痛惜、遺憾
欣慰、慶幸、滿意、贊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