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沖鋒陷陣的精銳騎兵。《漢書·晁錯傳》:“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 匈奴 之衆易撓亂也。” 顔師古 注:“突騎,言其驍鋭,可用衝突敵人也。”《魏書·皮豹子傳》:“願遣 高平 突騎二千,賫糧一月,速赴 仇池 。” 金 元好問 《岐陽》詩之一:“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 清 錢謙益 《順天府薊州遵化縣知縣顧天寵授文林郎制》:“爾為令廉辨得民, 漁陽 突騎,皆爾赤子。”
“突騎”是一個具有曆史軍事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用于沖鋒陷陣的精銳騎兵部隊,尤其以骁勇善戰、行動迅猛著稱。該詞由“突”(突然/沖擊)和“騎”(騎兵)構成,強調騎兵的突擊能力。
在文學語境中可比喻突然出現的強力沖擊,如金代元好問詩句“突騎連營鳥不飛”,形容騎兵威勢之盛。
如需查閱具體戰例或完整曆史記載,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典籍,或浏覽知乎相關軍事史文章。
《突騎》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突然出現的騎兵。這個詞可以引申為快速行動、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或者敵人的奇襲等含義。
《突騎》可以從部首和筆畫來進行拆分:
突:由“穴”(穴字的偏旁)和“屯”(屯字的聲旁)組成,總計5筆。
騎:由“馬”和“奇”組成,總計12筆。
《突騎》這個詞是根據事物的特點和形态所組成的。在戰争中,突然出現的騎兵往往能夠帶來突然襲擊,給敵人帶來嚴重的威脅。因此,人們将這種出現突然的騎兵稱為《突騎》。
繁體字《突騎》為「突騎」。
在古時候,《突騎》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
1. 突騎的奇襲讓敵人大為措手不及。
2. 他帶領突騎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突襲。
3. 這支突騎以其迅猛的速度在戰場上穿梭。
一些和《突騎》相關的組詞包括:
1. 突擊
2. 騎兵
3. 出其不意
4. 奇襲
一些和《突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驟然
2. 突然
3. 迅速
4. 猝不及防
和《突騎》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緩慢
2. 預先
3. 預告
4. 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