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趕面杖的意思、趕面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趕面杖的解釋

擀面用的木棍。《元典章·刑部·打死換作病死》:“ 田雲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趕麪杖肯打。”《西遊記》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麼會使趕麪杖。’”亦作“ 趕麵杖 ”。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七:“兩個孩子急了,一個拿起煤鏟,一個抄起趕面杖,和爸爸拚了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趕面杖”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趕面杖”指擀面用的木棍,主要用于制作面食時碾壓、延展面團。其拼音為gǎn miàn zhàng()。部分方言或文獻中也寫作“趕麵杖”,屬于同義詞異寫形式。


曆史文獻與用例

  1. 元代法典
    《元典章·刑部·打死換作病死》記載:“田雲童於正月初二日将弟田二用趕麪杖肯打”,說明元代已将此工具作為日常器物,甚至出現在法律案件中()。

  2. 古典小說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提到妖怪調侃悟空:“你不是磨博士,怎麼會使趕麪杖”,側面反映其作為生活工具的普遍性()。


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使用

老舍在《駱駝祥子》第十七章寫道:“一個拿起煤鏟,一個抄起趕面杖,和爸爸拚了命”,通過具體場景展現了當時普通家庭的生活細節()。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方言詞彙,現代普通話中更常用“擀面杖”或“擀面棍”。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的使用差異,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趕面杖,一詞指的是古代民間的一種鋤頭狀的農具。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趕(辶)和面(麥),其中趕表示快速移動的意思,面表示與糧食相關。趕面杖的部首辶是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而麥是一個獨立的漢字。 根據《說文解字》,趕面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業生産工具。在古時候,農民使用趕面杖來将面粉磨成面條。趕面杖是由一根長木杆和一個平坦的石頭制成的。農民們用木杆掄動石頭,将麥粒研磨成粉狀,然後再制成面條。趕面杖的使用得以體現了古代農業生産的辛勤勞動和智慧。 在繁體字中,趕面杖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均為「趕面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一種古代寫法是将趕面杖的「趕」字寫作「趕」,但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見到。另外,根據不同的地域和個人習慣,趕面杖的字形也有一定的差别。 以下是一個關于趕面杖的例句:農民們用趕面杖将麥粒磨成面粉。 趕面杖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趕麥、面杖、杖具等。 在義項上,趕面杖的近義詞可能是杵(用于磨碎食物的器具)。而反義詞可以是攪拌器(用于混合食物的器具)。請注意,根據上下文和使用環境,趕面杖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會存在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