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嶽的意思、五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嶽的解釋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

詳細解釋

亦作“ 五嶽 ”。1.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古書中記述略有不同。(1)指東嶽 泰山 、南嶽 衡山 、西嶽 華山 、北嶽 恒山 、中嶽 嵩山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 鄭玄 注:“五嶽,東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華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記·封禅書》《漢書·郊祀志》說同。《初學記》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華 、 恒 ,謂之五嶽。”今所言五嶽,即指此五山。(2)指東嶽 泰山 、南嶽 霍山 、西嶽 華山 、北嶽 恒山 、中嶽 嵩山 。《爾雅·釋山》:“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翟山 為南嶽, 恒山 為北嶽, 嵩高 為中嶽。”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縣 西北。《史記·封禅書》載 漢武帝 “登禮 灊 之 天柱山 ,號曰‘南嶽’”。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五嶽》則謂“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華山 、 嶽山 、 恒山 。《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 鄭玄 注:“五嶽,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荊州 、 華 在 豫州 、 嶽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爾雅·釋山》:“ 河 南, 華 ; 河 西, 嶽 ; 河 東,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嶽 , 吳嶽 。”

(2).謂人的五官,指臉上的器官。《明史·方伎傳·袁珙》:“嘗相 陶凱 曰:‘君五嶽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

(3).道教謂五座仙山。即東嶽 廣乘山 ,南嶽 長離山 ,西嶽 麗農山 ,北嶽 廣野山 ,中嶽 崑崙山 。見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道經》

(4). 周昭王 所鑄五劍的合稱。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劍錄》:“ 周昭王瑕 ……以二年歲次壬午鑄五劍,名五嶽。銘曰:‘鎮嶽上方’,古文篆書,長五尺。”


見“ 五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五嶽包括:

二、文化淵源

  1. 起源:源于古代山神崇拜、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方)和帝王封禅祭祀傳統。帝王通過祭祀五嶽彰顯“君權神授”,道教則将其視為神聖名山。
  2. 象征意義:
    • 泰山如人端坐(東嶽主“木”)、華山如壁立(西嶽主“金”)、衡山如鳥飛(南嶽主“火”)、恒山如猿行(北嶽主“水”)、嵩山如人卧(中嶽主“土”)。
    • 道教符箓“五嶽真形圖”中,五嶽還被賦予召集山神、護佑平安的寓意。

三、曆史演變

四、其他含義

  1. 五官代稱:古相術以“五嶽”比喻面部器官(如額頭、鼻、下巴等),如《明史》記載相士袁珙用“五嶽朝揖”形容面相。
  2. 道教仙山:部分典籍将五嶽與道教仙境結合,如東嶽廣乘山等。

五、相關擴展

五嶽與“四山”(如佛教四大名山)常并稱,體現中國山水文化的多元融合。若需進一步了解各山景觀或詩詞引用,可查閱《周禮》《爾雅》等古籍或李白“勢拔五嶽掩赤城”等名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嶽的意思

《五嶽》指的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認為有特殊地位的五座山峰,分别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嶽》的拆分部首是山,屬于“山”字系列。它共有9畫。由于五嶽中每一座山都有山的部分,因此可以從底部的“山”字來拆分。

來源

《五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山川神話信仰和觀念。五嶽被認為是五座象征東、西、南、北和中五方的山峰,它們被視為神聖而特殊的地方。

繁體

《五嶽》這個詞的繁體字為「五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五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的細節沒有明确記錄。

例句

1. 五嶽峰巍峨,吸引了衆多的遊客。

2. 這座山峰被譽為五嶽之首,曆史悠久。

3. 我們今天要去參拜五嶽山的其中一座。

組詞

五嶽組詞示例:五嶽神殿、五嶽名山、五嶽雲遊等。

近義詞

五嶽的近義詞可以是五方山或五嶺。

反義詞

五嶽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非五嶽的山峰或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