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躐纓的意思、躐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躐纓的解釋

持理冠帶。一種修飾容止的動作。躐,用同“ 擸 ”。《後漢書·崔駰傳》:“當其無事,則躐纓整襟,規矩其步。” 李賢 注:“躐,踐也。此字宜從‘手’。《廣雅》雲:‘擸,持也。’言持纓整襟,修其容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躐纓”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與發音

  1. 字面解釋
    根據權威來源,該詞有兩種讀音和對應的含義:
    • liè yīng:指“持理冠帶”,即整理衣冠、調整容止的動作。其中“躐”通“擸”,意為“持、整理”,常見于古籍注解,如《後漢書·崔駰傳》中“躐纓整襟”的用法。
    • lè yīng:被解釋為成語,表示“勇猛無畏地沖鋒在前”,源于古代将領跨過戰袍纓帶沖鋒陷陣的場景,象征領導者的果敢。

二、用法與場景

  1. 古籍中的用法
    多見于描述儀态整理,如《後漢書》例句強調端莊舉止,屬于禮儀性動作。
  2. 現代引申義
    若按成語理解(lè yīng),可用于形容領導者身先士卒或先鋒精神,適用于軍事、職場等場景。但需注意,此用法在傳統文獻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三、辨析與建議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原文以确認具體語境下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躐纓(léi yīng)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詞彙,它的意思是“跨越敵人的戰馬缰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躜(zhuān)和纓(yīng),躜的左邊是足部部首,右邊是“卷”的意思,表示馬的蹄子在移動;纓的左邊是糸部首,右邊是延伸的樣子,表示缰繩延長。一共有17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争時期。當一個勇敢的戰士騎在馬上,奮勇向前沖鋒時,有時會因為馬的速度太快而控制不住,這時他就要跨過馬的頭頂,用手抓住馬的缰繩才能掌控馬匹。因此,“躐纓”這個詞後來逐漸引申為“跨過困難、克服挑戰”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躐纓的寫法略有不同。躐使用兩個“足”組合的部首(謹),表示跨越。纓則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區别,躐字寫作“賴”,纓字寫作“縈”,它們的字形都比現代字稍微繁瑣一些。

以下是一個例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躐纓這個詞的用法:
勇敢的士兵躐纓而上,奮力戰鬥,最終赢得了勝利。

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
躐纓冠軍(成為頂級戰士)
躐纓緻勝(以勇敢的行動赢得勝利)

與躐纓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躍馬揚鞭、騰雲駕霧

與躐纓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束手無策、屈服投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