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紛披曆落。參差貌。 明 李東陽 《夜夢樓居風雨中得句覺而有感續成一章》:“飄飄輕襟散,披歷層軒舉。”
“披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詩文或文言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紛披曆落”,形容事物參差不齊、錯落分布的狀态。其中“紛披”有分散、錯落之意,“曆落”則強調參差之貌,整體表達一種非整齊排列的視覺或空間感。
語境延伸
在具體詩句中,常與自然景物或動态場景結合。例如明代李東陽《夜夢樓居風雨中得句覺而有感續成一章》中“飄飄輕襟散,披歷層軒舉”,描繪風吹衣襟散開、層疊的軒窗錯落高聳的景象。
披曆(pī lì),指展示或揭示一段曆史、經曆或經驗。它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情所經曆的困難、挫折和成長曆程。
披曆的部首是“衣”字旁,它有6個筆畫。
披曆一詞來源于《漢書·藝文志》,原意為“揭示曆史”的意思。
披曆的繁體字為「披歷」。
在古代,披曆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但總體上形狀與現代漢字相似。
1. 這部電影通過披曆了一段曆史,讓觀衆更加了解那個時代的風貌。
2. 他毅然決然地披曆自己的苦難經曆,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力量。
1. 披露:揭示真相或事實。
2. 經曆:所經曆的曆史、經驗或事件。
3. 披荊斬棘:形容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1. 揭示:揭示事實或真相。
2. 展示:展示某物或某種情況。
3. 透露:透露信息或意圖。
1. 掩蓋:将真相或某事隱藏起來。
2. 隱藏:将某物或某種情況掩藏不露。
3. 控訴:指控或揭露某人的錯誤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