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克服困難才能求得知識。
“困勉下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kùn miǎn xià xué,意為通過克服困難來獲取知識,強調在逆境中堅持學習的精神。
2. 出處與背景
該詞出自清代鄭燮(鄭闆橋)的《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作者借此說明即使天賦異禀的人,也需通過刻苦學習來精進。
3. 結構與用法
4. 近義詞
“困知勉行”,出自《禮記·中庸》,指通過克服困難來求知并付諸實踐,二者含義相近。
5. 延伸理解
該成語體現了傳統儒家對治學态度的重視,強調後天努力的重要性,與“生而知之”的先天禀賦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清代鄭燮著作或相關成語詞典。
《困勉下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因貧困而辍學。它由“困勉”這兩個詞組成。
拆分《困》的部首是囗,它有4畫;拆分《勉》的部首是力,它有2畫。
據說,《困勉下學》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本書收集了許多古人的言行和故事,被後世奉為經典。
《困勉下學》是《困勉下學》的繁體寫法。
根據古代的字形演變,古時候《困勉下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如今的寫法已經被統一規範化,因此我們使用的是現代标準字形。
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可以用《困勉下學》來形容貧困使人無法繼續上學。
困擾、勉力、下學、學習、勉強。
貧困辍學、窮困辍學、貧困失學。
富裕進修、富家讀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