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刻象的意思、高宗刻象的詳細解釋
高宗刻象的解釋
《書·說命上》:“ 高宗 夢得 説 ,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 傅巖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孔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於民間。”後用為求賢之典。《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昔 高宗 刻象,營求賢哲; 周文 啟龜,以蔔良佐。”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象的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産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群衆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高宗刻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古代求賢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該成語出自《尚書·說命上》,記載商朝高宗武丁通過夢境尋得賢臣傅說的故事。據載,武丁夢見一位賢人(即傅說),醒後命人根據夢中形象刻成雕像,四處尋找,最終在傅岩發現此人并任用為相,輔佐治國。
核心含義
指通過特殊方式(如夢境啟示)或象征性手段(刻像)廣泛尋求賢才,後引申為君主誠心求賢的典故。
用法與示例
- 用法: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形容統治者重視人才、主動招攬賢能。
- 示例: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提到:“昔高宗刻象,營求賢哲;周文啟龜,以蔔良佐。”
補充說明
此典故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強調君主對賢才的渴望與重視。現代雖不常見,但在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或成語演變時仍有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尚書·說命》及《三國志》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宗刻象》這個詞意味着在刻造雕塑時追求高度精确的造型和仿真程度。現在我們來分解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高"是由共3個筆畫組成,"宗"是由共8個筆畫組成,"刻"是由共5個筆畫組成,"象"是由共11個筆畫組成。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意為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人物或物體的造型。《高宗刻象》這個詞是繁體字,用繁體字書寫時為《高宗刻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高"的古字形稍有不同,"宗"古字形中的宀字旁較小,"刻"的古字形中的刂字旁稍有變化。而"象"的古字形在現代漢字中仍然使用,隻是字形略有變化。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高宗刻象》這個詞,例如:“這個雕像的制作者非常注重細節和造型,完全符合了高宗刻象的标準。”本詞并沒有固定組詞,但可以和相關詞彙一起使用,如"雕塑"、"工藝"、"藝術"等都與《高宗刻象》有關。在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精雕細刻"、"栩栩如生"。
關于反義詞,與《高宗刻象》相對的詞可以是"粗制濫造"、"粗糙"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更多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