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 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 宋武帝 嘗吟 謝莊 《月賦》,稱嘆良久,謂 顔延之 曰:‘ 希逸 ( 莊 字)此作,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亦作“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宋 陳應行 《于湖先生雅詞序》:“至於託物寄情,弄翰戲墨,融取樂府之遺意,鑄為毫端之妙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李青蓮詩》:“是其眼光所注,早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直欲於千載後上接《風》《雅》。”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 上海 的 邵洵美 之徒,在發議論罵我們之印《箋譜》,這些東西,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吃完許多米肉,搽了許多雪花膏之後,就什麼也不留一點給未來的人們的--最末,是‘大出喪’而已。”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詩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意義:
深層意蘊:
現多用于形容某領域開創性或終結性的人物/事件。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歌賞析或陳子昂生平,可參考權威文學資料或搜索來源中的百科條目。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一句成語,意指沒有前人的先例可循,也沒有後繼的人可以借鑒。形容某個行為、事物或者思想獨具特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拆分部首是“車”和“目”,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句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林黛玉的獨特才情和她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個成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他的創新理念獨具特色,正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前途未蔔、閉門造車、閉門思過、出口成章、無可估量等。
空前絕後、别具一格、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