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形容凄涼而細碎的聲音。 唐 韋應物 《對春雪》詩:“蕭屑杉松聲,寂寥寒夜慮。” 清 朱仕琇 《<溪音>序》:“時或晨露淅瀝,居人未起,籜隕沙頽,蕭屑有無。”
(2).凄涼。《世說新語·文學》“初,注《莊子》者數十家” 劉孝标 注引《向秀本傳》:“或言 秀 遊託諸賢,蕭屑卒歲。” 前蜀 韋莊 《撫盈歌》:“鑾輿去兮蕭屑,七絲斷兮泬寥。”
“蕭屑”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籍用例可通過漢典()或《世說新語》注疏進一步查閱。
《蕭屑》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某事物或情況的破敗、廢棄、凄涼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消極、失望、無望的狀态。
《蕭屑》由“艹”和“頁”兩個部首組成。
“艹”屬于草字頭的偏旁部首,用3畫表示。
“頁”屬于部首字的字根部首,用6畫表示。
總共10畫。
《蕭屑》最早出現于《漢書·藝文志》中,作為平聲字,指的是氣味幽雅、空氣幽香的悲涼。後來演變成了形容某事物或情況的破敗、廢棄的樣子。
《蕭屑》的繁體字為「蕭屑」。
在古代,蕭屑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有的時候會将“艹”寫作“苗”,表示草木的意思;有的時候會将“頁”寫作“頁”,表示文書的意思。
1. 這座城市的殘破建築、無人街道讓人感到一片蕭屑。
2. 他失去了工作,感到一片蕭屑和絕望。
1. 組詞:蕭疏、凄涼、廢墟
2. 近義詞:凄苦、悲慘、荒涼
3. 反義詞:繁榮、興旺、欣欣向榮
【别人正在浏覽】